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docVIP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

中国的新时代小农场及其纵向一体化——龙头企业还是合作组织? 黄宗智 摘要:中国农业的未来不在于大规模机械化的农场,而是在于资本-劳动双密集化的小规模畜-禽-鱼饲养和菜-果种植家庭农场。中国的食品消费正从原来的8:1:1型,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向4:3:3型转化。它促进了农业结构的相应转型。小规模家庭农场其实比大农场更适合中国的新时代农业,包括绿色农业,因为它需要的是频繁的、多种小量的手工劳动,不允许简单的规模经济效益,更多依赖的是范围经济效益。同时,它也更适合于中国高人口压力的实际。 但小农场仍然需要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纵向一体化,虽然并不附带耕作上的横向一体化。合作组织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为了把小农场与规模加工和销售整合起来而自发性地兴起的。但是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扶持资本主义型的龙头企业,把它们认作纵向一体化的第一选择。今天,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其将来的纵向一体化将以什么样的组织模式为主尚是个未知数。 关键词:食品消费、资本-劳动双密集化、园艺业、范围经济效益、纵向一体化、不同最佳规模、龙头企业、合作组织 中国农业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未来是不是必定属于美国式的大规模农场,必定要靠机械化来节省劳动力而做到规模经济效益?是不是唯有那样才能够提高务农人民的收入?如果不是,那么出路又何在? 本文从近三十年的食品消费转型出发,论证肉-禽-鱼和菜-果市场需求的扩展,以及相应的新型农业的兴起,虽然仍然是小规模的家庭农场,但是是资本和劳动双密集化的农业。本文认为,如此的新时代小规模农场具有一定的经济上的优越性。毋庸说,也远比大农场适合中国实际。 但是,如此的农业虽然并不需要依赖耕作上的 “横向一体化”(即大农场)及其规模经济效益,它仍然需要“纵向一体化”来整合生产、加工和销售。到目前为止,政府主要凭借扶持“龙头企业”公司来推进如此的一体化。这些龙头企业所依赖的种植单位虽然主要仍然是小家庭农场,但它们无疑是资本主义型的企业。近年来它们得获政府毫无保留的大力支持。虽然如此,在同一期间我们仍然看到相当程度的“另类”合作组织的自发性发展。这是比较意外的现象。此外,政府组织的专业市场也起了比较大的“带动”纵向一体化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式龙头企业和比较“社会化”的合作组织与公共专业市场两种大趋势之前,中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的去向将取决于一些尚未确定的抉择。在我看来,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样的口号到底具不具有实质内涵尚是个未知数。 迄今为止,集中研究新时代的小农业以及其纵向一体化中的不同道路的学术著作还比较少见。本文将于行文中提到以往的有关研究。 消费需求与农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食品消费在近三十年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彭玉生教授和我做了一些详细的计算和估计,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在1980到2005年间,肉食消费增加了约三分之一,而这个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不同阶层,从都市精英到农村人民。我们把当前城镇中、高层40%人的消费型作为变化的大略的终止点,估计肉食消费在趋向水平线之前将会再增高四分之一。鱼和其他水产品的消费则在同期间上升了一倍;根据同样的方法,我们估计将会再增加一半。水果消费在1990到2005年间上升了一倍,今后应会再上升三分之二才会趋向水平线。奶、蛋消费则上升了约三到四倍,并将继续上升(奶159%,蛋55%)。至于蔬菜,在量的上升之上,近几年更在品种和质量方面有显著的上升。伴之而来的是粮食消费的下降,1980到2005年间共约三分之一,并将继续下降约一半(黄宗智、彭玉生2007)。 我们如果用极其简单化的表述来形容,那么旧中国的8:1:1食品消费结构,即八成粮食、一成肉食、一成蔬菜(并由此形成的“主食”与“副食”之分的概念),已在快速转化为4:3:3型,即四成粮食、三成肉-禽-鱼(以及蛋、奶),三成蔬-果。在新的消费型下,“主”、“副”食之分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意义。这个转型过程已经进入中、晚期,如果人民收入继续上升(我们估计会比过去三十年的上升率要低),那么,整个过程应该在2015到2025年间结束。(黄宗智、彭玉生2007:510,图五)这样,中国的食品消费型将会更接近一般发达国家。 如此的食品消费以及市场需求转型,促使农业生产领域发生显著的变化,而生产转型同时也是消费转型之成为可能的重要原因。最大的变化在于畜-禽-鱼的养殖以及菜-果的种植(园艺业),都上升了约四五倍。肉类(猪、牛、羊肉)产量从1980年的1.2千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6.2千万吨(《中国统计年鉴》1983:178;2007:462)。水果的播种面积则从1985年的0.41亿亩增加到2005年的1.50亿亩,蔬菜在同时期从0.71亿亩扩大到2.66亿亩(《中国统计年鉴》1987:169;2007:461)。粮食播种面积则从198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