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终能独盛於後世之原因
儒家終能獨盛於後世之原因
中國古代政治多由學術思想指導,秦由「法」而興,但亦因用「法」嚴苛而亡。漢初遵行「黃老治術」,以「清靜無為」為治國的指南,培養國力。至漢武帝時,聽從董仲舒的建議,一方面進行表彰儒術,一方面罷黜百家,以儒家的經學為國學,一切都以儒家的主張為根據,從此時開始,儒家便奠下二千年不墜的基礎。其實,就客觀分析,儒家學說本身實是有著優越的條件,在時世的需求下,藉著漢武帝的表彰而更形光大。
先秦時代的思想,從孔、墨顯學到戰國諸子,是諸子的多元化性發展,諸子各具獨特的創見。隨著秦漢大一統國家的相繼出現,由於現實社會、政治結構的改變,於是使「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的諸子學說,喪失了客觀發展的環境,於是學術思想亦有統一的趨勢。
就儒家學說的內涵來說,實有足夠條件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力。儒家學說源於六藝,而六藝廣含著整個上古文化的傳統,本來就不是一人一家之說,故有些學者,如熊十力等,即認為儒學在中國思想界,本來就居於正統地位。再從另一角度分析,儒學之思想體系,富有彈性及融匯力,故此儒術雖然一尊,但別家思想仍得潛存。在漢武「獨尊儒術」後,指導政治思想的,表面是儒家,實際上是以儒家理論為政治原則,以陰陽家的災變為帝王之戒,成為君主專制的制衡;更用法家的主張為治事的手段,故漢宣帝明言漢家法度乃雜王霸而用,而且間中又以道家無為態度撫綏異己。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善融和的特質,即成為其能「獨尊」的主因。況且,儒家強調「序君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夷夏之防及大一統等主張,莫適合統一皇朝的需要,所以經過歷朝君主的提倡鼓吹,遂成為思想的正統。
西漢在黃老無為之治下,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可謂切時之制。至漢武時,國力充裕,加上武帝雄才偉略,實難安於「無為」。這是由於黃老無為放任政策,不利於干涉,絕非「好勤遠略」的武帝所喜。況且黃老一家的政治理論,對於大帝國組織的鞏固、大帝國前途的開展,事實亦難有貢獻,故武帝時實在需要另一套學術思想以指導政治。再深入分析,在先秦諸子中,申韓崇尚刻深的法術,秦時試驗失敗,此時當然不敢再被輿論所擁戴。墨家自處過勤,自奉過刻,本非人情所堪,再經戰國時數次的打擊,此後雖有墨家,卻不成勢力。縱橫家只是天下分崩時取利祿的工具,對於國家的治體,毫無貢獻。只有儒家應用博學的方法,綜合歷史的經驗,保存尊天敬祖的精神,立定忠恕誠信的原則,推演孝悌忠節的道德,來規定典章禮樂的規模。因此,勞榦在《秦漢史》中指出:「代黃老而興,乃勢所必至,理有固然了。」
同時,漢初行無為治世之法,致塞北匈奴為禍邊塞,至武帝時,國力已可攘匈奴,而當時所謂春秋大義的「尊王攘夷」主張便成為解決邊塞問題的學理根據。況且武帝時之儒家思想已滲入陰陽家的理論,有著一套完整的理論基礎。曾繁康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一書中分析儒家有一套完整的天人宇宙哲學,與及抬高王權,舉為無所不包、無所不統、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些理論基礎適合於富強的國家,只要到達某一適當時間,儒家自然會得以發展,故勞榦在《秦漢時期的中國文化》一文中即說:「當時儒家所以被尊崇的,實在是由於理論完整、內容豐富。」漢武帝時代是儒學發展的時機吧!
漢武帝銳意有為,所以特別表揚儒術,置五經博士及立博士弟子員。再者,武帝又從董仲舒「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教於邑」的建議,下令天下郡國皆置學校,自始以後儒家教育日趨昌隆,漢代以後,歷朝大抵沿用,遂使儒家思想牢不可破,根深締固於中國傳統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思想主流。
綜合上述各項,儒家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思想之主力,與學術本身的內涵有關,並在時代的需求下,武帝的表彰儒術,罷黜百家下形成。
說明漢初道家思想盛行之原因
道家思想於戰國中晚期極為盛行,但至秦始皇從李斯之議,下令禁書,干涉學術自由的風氣,使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盛行的情況因而消沉,道家思想亦受影響而衰落。西漢初年,繼承戰亂之餘,都市破壞,商業凋敞,農村田疇荒廢,人口稀少,朝野都需要休養生息,培養民力,以充裕國家財富,於是自戰國以來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便盛行起來。
漢初自高祖立國,歷惠帝、呂后到文帝及景帝時六十年間,都以「黃老無為」的思想為主,當時大至國家一切統治政策,小至百姓的思想言行,都莫不受其支配和影響。至於漢初黃老之學盛極一時之原因何在呢?大概來說,約有下列各點:
第一、漢承春秋戰國以來四百多年混亂的局面,繼之以暴秦苛政及楚漢相爭,社會殘破不堪,民生塗炭;而名都大邑,莫不大受摧殘;民居田園盧舍,往往十室九空,使上下臣民,都渴求休養生息的機會,於是戰國以來主張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便應時而起。
第二、漢高祖立國後,為了鞏固漢朝的統治政權,使命陸賈總結亡秦的教訓,尋求有效的統治策略。陸賈認為「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