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pptVIP

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专题.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 一、“东北现象” 1、1980年代的“东北现象” ——经济地位下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1990年代的“东北现象” ——“体制外”的“三农问题”,卖粮难,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徘徊; ——“体制内”的大面积下岗与失业(企业债务、社会负担等导致竞争力低下,企业破产等问题);体制内吃鸭记 ——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问题; ——生态与环境恶化问题(土壤退化、荒漠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退化等)。 3、当前的“东北现象” ——以“金融生态恶化”为代表:商业银行的惜贷和拒贷、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发育、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与企业上市融资的困难、金融业外资裹步不前——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 补充资料一: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 (1950年=100)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GDP 1960 1980 2000 1960 1980 2000 1960 1980 2000 全国 154 557 6741 685 1986 33078 407 1139 12960 华北 128 373 5416 1166 2777 35210 505 1260 12252 东北 119 493 5243 628 1280 12908 402 898 7165 华东 107 566 7834 478 1680 31984 351 1053 13051 华中南 160 664 8778 839 2980 70561 396 1404 18760 西南 210 678 4870 1140 3290 40606 500 1393 14939 西北 184 452 3324 1357 4079 52174 500 1276 12264 补充资料二:我国各个地区经济份额的历史比较 (全国=100)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GDP 1960 1980 2000 1960 1980 2000 1960 1980 2000 华北 12.2 9.9 11.1 18.9 16.2 12.3 16.6 14.8 12.6 东北 9.4 10.7 9.4 23.0 16.2 9.8 18.0 14.3 10.0 华东 29.6 31.6 37.0 31.0 37.2 42.9 32.4 34.0 37.7 华中南24.3 27.8 30.5 14.6 18.0 25.5 17.4 21.1 26.1 西南 15.8 14.0 8.4 7.7 7.5 5.5 9.5 9.5 8.9 西北 8.7 6.0 3.6 4.8 4.9 3.8 6.1 5.6 4.7 补充资料三:各地工业、重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二、当前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 标准提法 党中央国务院的16号文件(2003.10.5):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 ——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一、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与外部推动弱化 1.1、1960年代 ——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东北地区从重点建设地区转变为重点防御地区; ——外部推动转变为外部压制; ——相对于国内“大三线地区”的成长地位下降。 1.2、1980年代以来 ——外部压制减弱,但转变为外部限制; ——相对于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成为边缘地区。 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与地区的边缘化 2.1、我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增量改革”,又叫“体制外增量”模式 2.2、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所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和区域政策都是在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