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剪接位点 外显子 调节蛋白 剪接增强子 P437 图12-9 在选择性剪接的调节中,表示剪接增强子作用的模型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 本章小结 1.基因的概念、表达、调控和新发展: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性状受制于基因; ③.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经典遗传学的基因:“三位一体”,即是功能、突变、 重组单位。 分子遗传学的基因:保留了功能单位,发展了突变子和交换子的概念。 新基因概念:重叠基因、跳跃基因、断裂基因、假基因。 2.原核生物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操纵元模型:乳糖操纵元,色氨酸操纵元和阿拉伯糖 操纵元模型。 3.真核生物的三个水平调控: DNA水平:基因扩增、DNA重排、DNA甲基化。 转录水平:启动子与转录因子的结合; 转录强化子与激活子; 选择性启动子; 选择性mRNA切割; 激素的调控作用。 翻译水平:蛋白质的折叠、蛋白酶切割、化学修饰、蛋白质内含子的剪切。 ㈢、基因的微细结构 拟等位基因:表型效应相似,功能密切相关,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近、紧密连锁的基因。 由于紧密连锁很难发生交换,因此使用普通的等位基因验测法(allelism test)往往误认为是等位基因,故称拟等位基因。 虽然现在称为拟等位基因,但在通过顺反位置效应的互补测验证明机能上属同一基因时,应该说它是突变部位不同的等位基因。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 B.,1902~1992)是20世纪最具传奇经历的女科学家之一,她由于在玉米研究中发现了“会跳舞”的基因而被誉为基因调控理论的先驱。 1983年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在此之前,遗传学界普遍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基因之间的距离非常稳定,常规的交换和重组只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并且不会打乱这种距离。但是,麦克林托克却发现,单个的基因会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跳”到另一个位置上,甚至从一条染色体上“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麦克林托克主要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州的伊萨卡市。始建于1865年,是由艾兹拉·康奈尔创建的)从事玉米遗传学研究,当时有关玉米染色体遗传变异的许多重大研究发现,如易位、倒位、缺失、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等都与她的研究工作有关,麦克林托克在玉米遗传学研究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其成就完全可以与当时的果蝇遗传学研究相媲美,但是真正使她名垂科学史册的还是她在基因调控理论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超前”贡献。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基因能够在染色体上移动位置,也就是说能“转座”或“跳动”,这在当时对许多遗传学家来说简直是件前所未闻的事情。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有一定的位置、距离和顺序,它们只可以通过交换或重组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通过突变改变自己的相对性质;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但是,要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跳”到别的染色体上,科学家们从来连想都没有想过。因此,他们在读了麦克林托克1950年发表的《玉米易突变位点的由来与行为》,和1951年发表的《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两篇论文后,许多人都认为她可能是“发疯”了,“稳定”的基因居然能随意移动!这就连当时一流的遗传学家也无法理解麦克林托克的语言,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生平 “转座因子”的概念麦克林托克早在1938年就已提出了,但直到1976年,在美国冷泉港召开的“DNA插入因子、质粒和游离基因”专题讨论会上,与会科学家明确地承认可以用麦克林托克的术语“转座因子”,来说明所有能够插入基因组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