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123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题画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08年全国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5分) 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也可以。 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完成8—9题 渔家 卖得鲜鱼二百钱, 米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 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8.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 渔家的艰难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 9.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什么?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三四句在画面本身一叶扁舟向远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作者苏轼的主观想象:一叶扁舟飘向远方,渐行渐远,消失在数点林木之中,大概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画面说明) 在写景上由近景转向远景,画面开阔,并且营造了空旷凄寂的氛围,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一种无限的惆怅失落之感。 (意境、手法、情感)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