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瘤蚜.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葡萄根瘤蚜

葡萄根瘤蚜 学名 Viteus?vitifolii(Fitch) 英文名 Grape phylloxera 同翅目,根瘤蚜科。单食性,仅危害葡萄属植物 原产美国落基山东部,1858-1862年传入欧洲,目前广布世界六大洲、40多个国家。1892年张裕葡萄酒厂在烟台东山建葡萄园,1895年从法国引入葡萄苗时被引入我国,经长期控制,90年代仅在烟台西葡萄山上有零星发生,后被铲除。目前仅发现于上海、湖南 危害性及危害特点 此虫是历史上最早进行检疫的危险性害虫之一。1860年该虫传入法国后,20年内共毁灭葡萄圆100万ha 此虫主要危害根部,也可危害叶片。欧洲系葡萄只根部受害,美洲系及野生葡萄根和叶都可被害。须根受害后肿胀形成菱角形或乌头状根瘤,虫子多在凹陷的一侧(不在根瘤内部而在外部)。侧根和大根被害后形成关节形的肿瘤,虫子多在肿瘤缝隙处,由于根部养分被刺吸和危害,造成树势衰弱,影响开花结果,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叶片受害后,在叶背面形成虫瘿(虫瘿开口在叶片正面),阻碍正常光合作用,并使叶片萎缩,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主要随带根的葡萄苗木传播,也可随包装材料远距离传播 一般疏松、有缝隙的壤土、山地粘土和石砾土均发生重,而沙土因间隙小、土温变化大可抑制其为害,不发生或很少发生 形态特征 根瘤型:孤雌生殖型,成虫卵圆形,长1.2~1.5cm,黄色至黄褐色,触角及足黑褐色,无翅、无腹管,体背有黑瘤,触角3节,第三节端部具1个圆形感觉孔,末端有3~4根刺毛;足跗节2节,末端有2根冠毛和1对爪。 叶瘿型:孤雌生殖型,成虫近圆形,长0.9~1.0mm,黄色,无翅,体背面凸凹不平,无黑瘤,触角第3节有1个感觉孔,末端有刺毛5根 有翅产性型:成蚜体长0.9mm,翅展2.8mm,长椭圆形,橙黄色,中、后胸赤褐色。触角第3节有2个感觉孔,末端有刺毛5根。翅2对,静止时平叠于体上,前翅有长形翅痣和3条斜脉,后翅无斜脉。 无翅有性型:雌性蚜体长椭圆形,长约0.4mm;雄性蚜长约0.3mm。黄褐色,触角、足灰黑色,喙全退化。触角第三节有1个感觉孔,顶端刺毛5根。足附节仅1节。 发生规律 葡萄根瘤蚜的生活史周期因寄主和发生地的不同有两种类型,在北美原产地有完整的生活史周期,即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以两性卵在枝蔓上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后只能为害美洲野生种和美洲系葡萄品种的叶,成为叶瘿型蚜,共繁殖7~8代,并陆续转入地下变为根瘤型蚜,在根部繁殖5~8代,均为无翅、孤雌卵生繁殖,至秋季才出现有翅产性雌蚜,在枝干和叶背孤雌产大(雌)、小(雄)两种卵,分别孵出雌、雄性蚜,不取食即交配,繁雌仅产1粒两性卵在枝条上越冬。   该蚜在传入欧、亚等地区后,其种型逐渐发生了变异,在以栽培欧洲系葡萄为主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根瘤型蚜为主,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叶瘿型,秋季只有少量有翅蚜飞出土面,虽然在美洲野生种、美洲系品种、欧美杂交中和以美洲种作砧木的欧洲葡萄上也可发生叶瘿型蚜,但从未在枝干上发现过两性卵。 * * 1、2、3、根瘤孤雌成蚜背面、腹面及触角?   ?4、5、叶瘿型孤雌成蚜背面及触角  ?6、7、8、有翅产性型成蚜背面、前翅及触角?  ? 9、10、有性型雌蚜(腹面)及雄蚜(背面)  ?11、两性卵?   ?12、单性卵?     ? 13、14、叶瘿和根瘤 叶瘿型胎生无翅雌成蚜 根瘤型无翅胎生雌成蚜 根瘤型无翅胎生雌蚜触角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