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课程高考——谈高中物理教学的问题与对策.ppt
对策之三 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突出物理思想方法的原则 事实上,科学方法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物,是连接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纽带,在物理理论的发展中起了桥梁作用。也就是说,物理概念、规律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才有可能上升为知识形态。不仅如此,物理理论的应用同样需要科学方法的参与。 对于物理学来说,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就是物理学发展中的灵魂。可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使学生学到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方法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 按照“对应”的思想,我们把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科学方法加以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应用次数较多的科学方法有如下八种。 如下表: 序号 科学方法 次数 序号 科学方法 次数 ① 演绎推理法 36 ⑤ 比值定义法 13 ② 实验归纳法 24 ⑥ 等效方法 10 ③ 理想化方法 16 ⑦ 控制变量法 10 ④ 假说方法 13 ⑧ 乘积定义法 10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频数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隔离体法)。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作图法,曲线改直法),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经验公式法)。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案例分析 例:如下图所示,用 n 块质量为 m、长为 l、宽为 b、高为 a(abl)的砖,在水平桌面上依次由下往上堆放,在砖不翻倒的条件下,为使最上面一块砖伸出最底部一块砖的距离 s 为最大,应如何堆放? 这是一个原始物理问题,叠砖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科学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的起点是物理现象,是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方式。 解析:此题属于原始物理问题,为了得出结论,首先需要建立物理模型,必须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这个问题的物理实质是一个力矩平衡问题,因此,可以忽略砖宽 b、砖高 a,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求解。先来研究最上面一块砖有最大伸长量并且不翻倒的条件,那就是,最上面那块砖的重心不能超过第二块砖最右端的支点,则最上面那块砖的伸长量为s1=l/2. 归纳法 要使最上面两块砖相对于第三块砖有最大伸长量而且不翻倒,要求最上面两块砖的合重心不能超过第三块砖最右端的支点设最上面两块砖的合重心到第二块砖的最右端为’,如图所示,以第三块砖的最右端为支点,根据力矩平衡原理有: mgx = mg ( l/2 – x ),x = l/4,则第二块砖相对于第三块砖的最大伸长量为s2=l/4 同理,可求出前三块砖的合重心的位置。 设前三块砖的合重心到第四块砖的最右端为y,如下图所示,以第四快转的最右端为支点,根据力矩平衡原理: 2mgy = mg ( l/2 – y ), y = l/6,则第三块砖相对于第四块砖的最大伸长量为 s3 =l/6. 依次类推s4=l/8,…… ,sn=l/2n 演绎法 为使砖伸出底部一块砖的距离最大,显然用长为l的边作为伸长边,砖在推放过程中,为使砖堆不翻到,必须相对于每一块砖伸出端的上边线作为支点,如下页图所示的O1、O2、O3、……、On-1等支点都不发生转动,这要求各支点的上面部分的所有砖的重心位于通过该支点所作垂线的向上延长线的左边或延长线上,重心在垂线的延长线上是极限情况,如果O1、O2、O3、……、On-1等支点中有一个点不满足上述条件,则砖就会翻倒。 现在来分析第 n 块砖的伸出量。假定支点On上面部分(n-1)块砖的重心位于通过On-1支点所作的垂线延长线上,合重心位于通过支点On所作的垂线延长线上,即: mg( n – 1 )sn = mg( l/2 – sn ), sn= l/2n 对策之四 认真慎取资料,以我为主原则 为我所用就是好材料,学生一本,教师可以多本。 套 一 二 三 四 ……… 十 . . . . ……… 题 17 17 17 17 ……… 17 题 18 18 18 18 ……… 18 题 19 19 19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