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背景与相关政策 (一)满城小学的基本情况 满城小学位于满城洪山区洪山体育馆附近,是繁华街区(洪山广场)背后“贫民区”的一部分。小学周围的建筑大多比较低矮破败,里面住着来自各地的农民工家庭,以小学为中心形成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聚居区。 据介绍,满城小学始建于1999年,是由私人创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招收附近的农民工子女入学。小学目前总共有400多人,分一至六年级,配备了仅有的几个老师。 满城小学夹在城市的角落,活动空间相当狭小,生存环境极为恶劣。一条小路通向小学破烂的大门,在门口是一个漆黑污浊的存煤仓库,然后曲折上坡来到满城幼儿园(虽然都以“满城”冠名,但幼儿园的条件明显强于小学),再走一段就到了满城小学。小学的隐蔽性反映了其不为人知的特点。小学仅仅就是一排低矮陈旧的小房子,学生的教室、老师的办公室、公共厕所连在了一起。房子前面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泥土坪,上面长满了野草,还有几颗东倒西歪的树木。再往前就是一堵山墙,墙的上面是杂草丛生的山坡。站在院子里的小学生只有高高地仰起头才能看见蔚蓝的天空和漂浮的白云。面对教室,我们可以发现教室的门基本上都是修补过的,要么就是留下了大窟窿。窗户的玻璃早已破碎,后来加上去的油纸也已经风化了。外墙上的电源好多都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很多电线已经老化脱落,这无疑会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所有这些都是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共同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 2006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农民工约有2亿人,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探寻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需要从制度的层面进行:教育制度、社会体制是造成城市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最重要因素。 1.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与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的形成虽然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甚至也有着特定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但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与作用不可低估。 2.农民工子弟学校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从目前来看,民办中小学及民工子弟学校承担了相当数量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学校及政府的财政压力,分担了政府的责任。但是,从实践来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及民工子弟学校存在明显的不平等性。但这种规范应当是在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前提下进行,而政府现行的规范恰恰是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一律都是按城市学校的标准来规范的。对于绝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来说,往往很难达到这个标准,这样,这些民工子弟学校便归入“不合法”的范围。民工子弟学校就在这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下生存着。“自生自灭”的状态制约了这类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无法进一步发展又加大了其达标的难度。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增加了公办学校的压力,减少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 (四)国家在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相关政策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重申: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基本上确定了农民工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方针,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取多种形式,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对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逐渐从“限制”转向“支持”。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3月25日,财政部决定,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它费用。除收取每证最高不超过5元的《暂住证》工本费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外,其它面向进城就业农民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并清退向农民违规收取的款项。将进城就业农民的治安管理经费纳入正常财政预算支出范围,严禁向进城就业农民或农民工所在单位收取治安联防费。开展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不得强制培训、强行收费。 父 母 1.你在这上学多久了? 1年或以下 B.2年 C.3年 D.4年或以上 2.你转过几次学? A. 没有 B.1次 C.2次 D.3次或以上 3.你能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吗? 能适应 B.比较适应C.不太适应 D.不适应,想回家乡 4.你的学习情况怎样? 优秀 B.良好 C.一般 D.不太好 5.你对所在学校满意吗?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6.你对学校的老师满意吗? 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7.家长希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