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ppt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短期:价格既定,不变要素投入量固定。 厂商只能变动可变要素,来调整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1、行业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高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2、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低 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3、厂商需求曲线切于SAC最低点 P=AR=SAC, 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实现正常利润,该均衡点被称为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停止营业点(AVC = AR)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MR=SMC,式中,MR=AR=P。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生产者剩余 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 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导致要素价格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均衡 成本递减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导致要素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行业长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 课后复习思考题第6题P212 完全竞争市场的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C=Q3-20Q2+200Q, 市场价格为P=600。 附加资料: 考察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必须考察是否“其他条件不变”。 成本曲线描述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但它只是成本函数的一个二维投影,成本函数是以产量与要素价格(向量)为自变量的多元函数。对于同一成本函数,不同的要素价格(向量)可能对应不同的成本曲线。(有关需求曲线及需求曲线走向的讨论也必须注意这一点。类似地,有关供给曲线及供给曲线走向的讨论同样必须注意这一点) 显然,边际成本也是产量与要素价格(向量)的多元函数。对于同一边际成本函数,不同的要素价格(向量)可能对应不同的边际成本曲线。 上面说的简言之就是不能把“**曲线”与“**函数”混淆了。经济学里谈“**函数”,通常这些函数都是多元的,但“曲线”一般是二维的。 “短期内”,如果假设要素价格向量是外生的且不变的(厂商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厂商的行为不会影响到任何要素价格),则由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可知边际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有一种对应关系(但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由于两个原因:1)我们只将产品价格、产量、边际成本视作内生的,而把其他因素(包括要素价格等等)视作外生的(厂商的行为不能影响这些因素);2)我们是在“价格/边际成本-产量”二维空间内观察两条曲线的特征(注意边际成本与价格的量纲相同)。 一旦这两条中有一条不成立,就不能谈“边际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了。 一道依然糊涂的长期供给曲线的问题 如果厂商的行为可以影响要素价格,即厂商的产量显著影响要素市场的需求量,从而影响到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这时供给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对应关系就不再有了。这时,如果我们硬要在价格-产量空间内画“供给曲线”,它们也只是一些“孤立的点”(即便图像仍可能画成“连续的”,我们也要注意它们是“孤立的”,因为每一点对应不同的要素价格向量)。 “长期内”,单一厂商的某种行为往往涉及到整个行业的类似行为,这时,要素价格会随单个厂商的产量而变化,这时最好就不要谈边际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了。 以上这些,说到底其实就是“总体(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 其实如果我们弄清了厂商行为的本质(利润最大化)、总体与局部的区别,掌握了必要的数学工具(掌握“函数”而不是单纯掌握“曲线”),许多表面上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bbs/viewthread.php?tid=55008page=1fromuid=79742 还要指出一点:上面所说的又都是针对“厂商技术特征不变”而言的。 厂商的技术特征有多种表示方法:生产可能集、要素需求集、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技术特征的改变对应这些集合或函数的改变。 我们还必须区分“长”“短”期是针对技术特征变化(对应地,成本函数形式发生变化)而言的,还是针对函数自变量变化(成本函数形式本身并不变化)而言的。 如果我们说长短期成本曲线具有“包络”关系,则我们是以技术特征变化区分长短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日立电梯MCA13中文注释版电气原理图.pdf
- 财务总监培训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ppt VIP
- 战略成本管理 .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docx VIP
- 江苏省梅村某中学2022年物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pdf VIP
-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2022年物理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pdf VIP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pdf VIP
- 2025年智启未来·险见新机-人保寿险大模型探索及实践.docx
-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秋天的画报》.docx VIP
- 《光纤耦合器讲解》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