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黛玉与薛宝的钗形象比较
姓名:易菊福 学号:78 班级:机自1004班
《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人物形象比较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3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几多唏嘘。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大观园中最美丽的女子,总令人不由自主地分成“拥林派”和“拥薛派”。其实,拥林也好,拥薛也罢,她们都是书中的主角。尽管大多数红学家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对立的。但我却认为,黛玉和宝钗在本质上是合一的。
首先是二人的“貌”。第三回中,曹雪芹就借凤姐之口和贾宝玉的眼写出了黛玉的美。凤姐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眼中,黛玉就更是一位“神仙似的妹妹”了:“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嗔微微。闲静似娇花照人,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又送黛玉一字“颦颦”,将黛玉与西施相比,渲染了黛玉的病态美。
作者也赋予了宝钗天仙般的容貌:“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假若说曹雪芹将黛玉比作西子恰如其分,那么他将宝钗比作杨贵妃也毫不为过。作者对于两位主角,无论是西施般的清瘦还是杨贵妃般的丰腴,都是给予极高赞美的。换句话说,黛玉是美如芙蓉,宝钗则是艳若牡丹。芙蓉和牡丹都是花中之王,因此黛玉和宝钗在“貌”上是合一的。
再者为二者的“才”。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从小就请先生教她读书。《葬花吟》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含泪,控诉着封建礼教对自己的迫害,深深地表示了自己在贾府中的无奈和痛苦。
宝钗同样也饱览经书,博学多才。元春省亲作诗时,她建议宝玉将“绿玉”改为“绿蜡”。连读了甚多杂书的宝玉尚且不知“绿蜡”的出典,宝钗阅书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她还为湘云解释“棔树”,使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
宝钗和黛玉的诗作多次在海棠诗社中夺魁。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宝钗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都将她们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黛玉和宝钗在“才”上也是合一的。 再次之为黛钗的性格。拥林派认为黛玉感性,天真,认为宝钗虚伪、世故、工于心计。而拥薛派则认为宝钗温柔、稳重,认为黛玉清高、多疑。
但是,宝钗又何尝没有黛玉身上的“多疑”呢?第三十回中,宝玉随口问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答道“我怕热”。宝玉又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贵妃,原来也体胖怯热。”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又“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时逢宝钗应选皇宫才人,她是落选者,宝玉的话不偏不倚触着她的心病,宝钗立即变脸,这难道不是“多疑、敏感”的表现吗?
黛玉同样也有“温柔平和、为他人着想”的一面。第四十五回中,宝玉夜里去看望黛玉,要回怡红院时,黛玉亲自挑了适合在雨里点的灯笼,又告诉宝玉如何打灯笼,叮嘱他路上小心。这难道不是体贴人的表现么?对待下人,她也是如此。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与她情同姐妹,甚至在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