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复习(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高考综合复习(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综合复习(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高考综合复习:(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线索一 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人”的重视   1.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人对宗教神话关于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进行质疑和思考,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古希腊哲学产生。   2.自然哲学:   (1)代表人物:泰勒斯   (2)主张: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以观察得来的经验解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   (3)评价:以观察得到的经验解释自然现象,用人的智慧探究自然奥秘,不依赖传统宗教解释,体现了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着古希腊精神觉醒;泰勒斯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   3.智者学派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罗   (3)基本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积极方面:   ①讨论重点由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作为教师,以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己任。   ③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   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被称为“诡辩学派”。   4.苏格拉底   (1)哲学观点:认识人自己;强调用知识加强人的精神修养,知识即美德。   (2)影响:开创希腊哲学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5.亚里士多德   (1)哲学观点:独立思考,追求真理;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认识源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2)哲学贡献:创立逻辑学。   (3)评价: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把希腊哲学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线索二 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背景:   (1)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2)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享乐,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3)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和文化遗产。   (4)黑死病流行,促使人们反省   2.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内容:人文主义。   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意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4.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1)意大利前三杰:   薄伽丘和《十日谈》,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但丁的《神曲》;   彼特拉克《歌集》、《阿非利加》。   (2)意大利后三杰:   达·芬奇,突破“圣像画”技法,以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其代表作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创作专注人体,他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其代表作为《大卫》和《摩西》,以精湛的技巧雕凿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因此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拉斐尔,擅长画圣像画,被誉为“画圣”,最著名的代表作《西斯廷圣母》。   (3)英国莎士比亚:   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白克》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学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二.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   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宗教改革的内容:   (1)教皇:宣扬信仰:因行称义。      目的:巩固以教皇为首的教会封建统治。   (2)马丁·路德: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目的:否定教皇代上帝言的身份和特权。   (3)加尔文:      主张:信仰才能得救;先定论。      目的: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与路德主张的异同:      同:信仰上帝得救,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个人权利。      异:加尔文宗教观较激进,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4)挑战教皇的行动: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