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重大项目-self-learning.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科院重大项目-self-learning.doc

生物多樣性受危害的原因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 簡體原文:/kpyd/kpwj/0301.htm 蔣高明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生物多樣性概念的產生來源於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她的重要性勿容置疑。在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即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中,物種實際上是根本的,其餘兩個層次或多或少地受到物種層次的決定。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的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最理想的場所是自然保護區,而發展好自然保護區,最關鍵的是解決社區發展的各種矛盾,社區的各種矛盾解決了,退化生態系統可以按照自然的意志去進行。這些關係不理順的話,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一句空話。生物多樣性受危害的最大原因是由於人類引起的,連同生物多樣性這個問題的產生也是有識之士呼籲出來的一樣,人類始終是這一問題的主宰。人類是生物多樣性也是地球生物圈的最大敵人,怎樣引導人類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從生物多樣性受害產生的原因、生物多樣性變化的措施、社區發展、生態恢復、自然保護區的關係等方面簡要介紹有關方面的知識。 1 生物多樣性受危害原因分析 1.1 人口迅猛增加 自從有了人類以來,人口的數量就在增長。在生產力落後的時候,人口的數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災、蟲災、火災、水災、地震等的控制,另外,人類自身製造的災難如戰爭、貧困也使得人口數量得以控制。但是,19世紀工業革命後,技術的進步使人的壽命大大提高了,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經濟發展中國家最為明顯。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億,1930年達到20億,2000年達到了60億;中國1760年人口不足2億,1860年約3億, 1970年8億人口, 2000年就超過13億人口了。人口增加後,必須擴大耕地面積,滿足 表1 中國歷代人口及人均耕地面積 年代 人口 人均耕地面積(hm2/人) 210 BC 20 000 000 1.67 756 52 910 000 1.40 1736 330 000 000 0.25 1863 404 946 000 0.12 1949 540 000 000 0.20 1959 620 000 000 0.18 1980 987 050 000 0.11 1990 1 100 000 000 0.09 1998 1 200 000 000 0.07 表2 中國六大區域的人均資源佔有量 項目 平均 東北區 華北區 西北區 華中區 華南區 長江區 土地面積(hm2) 0.92 0.85 0.67 5.73 0.28 0.45 0.69 耕地(hm2) 0.14 0.22 0.18 0.25 0.11 0.09 0.13 草地面積(hm2) 0.25 0.06 0.24 2.09 0.03 0.05 0.13 林地面積(hm2) 0.11 0.27 0.07 0.19 0.07 0.12 0.11 水面(m2) 2603 1680 614 7783 1983 4085 3729 人口密度(人/km2) 109 118 149 17 332 225 147 吃飯的需求,這樣就對自然生態系統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種產生了最直接的威脅。表1和表2顯示了我國歷史上人口增長和人均資源分配情況。 由於人口增長過快,加上大躍進等政策錯誤,我國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態系統。目前,我國境內水土流失面積約為18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8%,其中黃土高原地區約80%地方水土流失。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積為14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12萬平方公里,潛在沙漠化土地13.28萬平方公里。目前有5 900萬畝農田和7 400萬畝草場受到沙漠化威脅。草原退縮面積13億畝, 每年以2 000萬畝增加。每年使用農藥防治面積23億畝次,劣質化肥污染農田2500萬畝。 1.2 生境的破碎化 生物多樣性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偏離自然狀態,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園。與自然系統相比,一般地,退化的生態系統種類組成、群落或系統結構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生物生產力降低,土壤和微環境惡化,生物間相互關係改變。當然,對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其退化的表現是不一樣的。例如,湖泊由於富營養化會退化,外來種人侵、在人為干擾下本地非優勢種取代歷史上的優勢種等引起生態系統的退化等。往往這些情況下會改變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但生物生產力不一定下降,有的反而會上升。 有人對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人類活動進行了排序: 過度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