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家校圈.doc

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家校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家校圈.doc

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苍溪县陵江镇第一小学校 李敏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如∶上课调皮捣蛋、作业拖沓、语言粗鲁、为什么这些学生会这样呢?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成人创造的环境及提供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指导就体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通过这些指导,儿童的认知能力才能超越现有水平而向上发展。因此,要理解儿童的发展,就必然要关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供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然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教师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难以抵挡学生在家的两天。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一是“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孩子的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不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二是“放任自流”型。有的家长因忙事业而无暇顾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孩子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刻牵动着长辈的心。长辈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诉苦”的现象绝非个别。 现实生活中的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这些现象的消除,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基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在本研究中,我们着重研究小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该问题,对于发现家庭教育的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已往研究的综述 1、 父母教养方式的涵义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我国学者做过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也有人认为[2]:“父母教养方式也称家庭教育方式或父母教养态度,是指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还有人认为[3],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时所使用的一系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限制与宽容、惩罚与奖励、温暖和引导。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子女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它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情感表现;二是父母的管教方式。情感表现是指父母的接纳和拒绝、温暖和冷漠等;管教方式指父母所用的教养方式,如民主、放任或专制等方法,这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最早进行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从维度入手提出了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研究发现,被父母接受的中学生一般都表现出亲社会的行为;被父母拒绝的中学生大多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早恋态度倾向;受父母支配的中学生比较被动、顺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服从自己的中学生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之后,鲍德温采用观察家庭互动和家庭拜访的基本频率的方法,从宽容——严厉、民主——限制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样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