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511”粮食增产模式及推广前景探讨.docVIP

旱作“511”粮食增产模式及推广前景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旱作“511”粮食增产模式及推广前景探讨.doc

旱作“511”粮食增产模式及推广前景探讨   摘要 在无灌溉条件、依靠天然降水的农田,研究探索旱地节水粮食增产模式,通过营造土壤水库蓄水、分层施肥调水、选种、浸种节水、精耕细作保水、防蒸化控抑水的“五水”措施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了自然降水与作物生理生长需水不同步的矛盾,实现了夏秋并重,一年两熟,从而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 旱地增产;“五水”措施;一年两熟   中图分类号 S3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071-01   20世纪80年代,洛宁丘陵旱塬区绝大多数为一年一熟制,农业生产的重点是解决农民口粮,栽培作物以小麦为主,致使耐旱的秋作物面积减少,夏秋比例失调,耕地养分失衡,病虫害发生严重,粮食增产受限。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增地不增、粮食需求加剧、全球变暖、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相关人员潜心研究旱作农业粮食增产栽培技术,继承创新了“411”旱作栽培经验技术。   根据豫西年降雨平均水平为518~840 mm,且多集中在7―9月的自然现象,按照国际先进技术1 mm降水生产30.0~37.5 kg/hm2粮食计算,豫西旱区降雨完全具备单产15 t/hm2以上粮食的需求。但要使旱地粮食生产达到目标,必须解决自然降水与作物生长不同步的矛盾,转变传统的以小麦为主的一年一熟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夏秋并重,实现一年两熟。为此,21世纪以来,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实践,创造出旱作一耕一免、一年两熟、周年单产超“吨”粮的奇迹,被当地农民纷纷效仿,该模式在当地已示范带动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达0.93万hm2。这种模式即“511”旱地吨粮田栽培模式,简称“五水一夏一秋”。   1 五水   1.1 营造土壤水库蓄水   3年一造,在前茬作物播种前或下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用无壁、凿形犁或深松机等进行全面深位松土,深度30 cm以上,打破犁底层,不翻转土层。松土断面为库底,使其形成一个“上虚下实、左右松紧相间、紧带深处有鼠道”的土体结构就是土壤水库[1]。松土系数达63%~77%,虚土层深度可达40~50 cm,既利于蓄水、排水,又透水通气,还有利于养分的释放和贮存,以及根系的穿孔固定。可使土壤的渗透率增大5~10倍,1 h内接纳300 mm以上的降雨而不出现地表积水和径流,充分接纳蓄存自然降水,保障全年两熟作物生理生长,按需蓄水。   1.2 分层施肥调水   三肥底施,分层施肥,重施有机肥,以水济肥,以肥调水。有机肥养分全面,分解缓慢,不仅当季增产明显,而且对下茬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在当今农家肥普遍存在不足时,可用饼肥代补圈肥,缺7.5 t/hm2可补充饼肥225~300 kg/hm2。将粗肥37.5~45.0 t/hm2、磷肥900~1 125 kg/hm2和基氮肥525 kg/hm2的三肥结合深耕施入底层,余下225 kg/hm2氮肥犁地后撒播,耙入土中,促使出苗旱生快发,形成壮苗。生产实践证明:壮苗是作物丰产的基础。   1.3 选种、浸种节水   选用抗耐旱品种,小麦适时晚播,由原来的9月28日至10月2日延至10月5日。小麦选用豫麦18号、豫麦49-198号、洛旱6号,谷子选用吨谷系列、张杂系列,红薯淀粉型选用洛薯966,脱毒徐薯18,鲜食型西农431、儒薯17[2-3]。小麦、谷子播前三水拌种,将备播品种用占种子重量40%的水分,分3次拌入种子,吸收后再风干至原来的重量后机播,红薯和泥拉苗,浇足水,封严穴。   1.4 精耕细作保水   旱作生产通过采取耕(犁地)、耙(耙地)、压(镇压)、锄(中耕)等措施,完成疏松压实土壤,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以保障天旱地不旱,从而使土壤活土层内水、肥、气、热四大因素协调均衡地满足作物需要[4]。在前茬作物收获下雨后,地表干湿相间,抓起耕层5~10 cm土,当手握成团,不出水、无湿印,落地即撒为宜耕;耕深20 cm,不破坏土壤水库梨底层(30 cm);耙在耕地之后,作物收获之后及播种前后;压在播种时或出苗后墒情差时进行;锄在作物生长期间视情况一次或多次中耕。   1.5 防蒸化控抑水   抑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叶面无效蒸腾是旱作措施之一。具体做法:一是秸秆覆盖,麦田覆盖一般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将麦田均匀地覆盖上一层秸秆,覆盖量以4 500~5 250 kg/hm2为宜;秋作物覆盖在秋作物垄白地,利用5 cm左右的切碎小麦秸秆覆盖。二是化学控制,作物苗期前后视草害喷洒对应除草剂,消灭杂草,减少草害与作物争肥争水;作物生产期视苗情喷洒植物调节剂,控旺促弱,缩小叶片上气孔开张角度,提高植株水势;作物生育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一方面可补充作物生育后期磷钾肥的不足,另一方面可补充旱地作物水分的不足,也可视苗情结合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