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杂剧三种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松龄杂剧三种研究.doc

蒲松龄杂剧三种研究   摘要:《闹馆》、《闱窘》、《钟妹庆寿》是蒲松龄创作的三部杂剧作品,这三部作品每部虽只有一折,却简而有致,生动有趣,意蕴丰富。无论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在创作选材上抑或是在思想倾向上都与《聊斋志异》异曲同工,拥有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鲜明的蒲氏印记。   关键词:蒲松龄;《闹馆》;《闱窘》;《钟妹庆寿》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2-0112-04   蒲松龄一生著作甚丰。除众所周知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外,尚有大量诗、词、曲作品以及《闹馆》、《闱窘》和《钟妹庆寿》三部杂剧。这三部杂剧作品都是单折短剧,既有现实市井生活题材,又有虚幻幽冥的鬼怪内容,不管是游戏之作《钟妹庆寿》,还是科场闹剧图《闱窘》或是训蒙先生的辛酸求职图《闹馆》[1],都有着明显的同一性:其语言生动有趣,雅俗兼具;其内容短小精悍,简而有致;其情感意蕴更是寓哭于笑,丰富深沉。因此,深入解读这三部作品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蒲松龄的文学创作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蒲松龄本人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三部作品进行解读:   一、以雅俗之语,展言语之才   蒲松龄的作品除《闹馆》、《钟妹庆寿》和《闱窘》三部杂剧及《聊斋志异》外,尚有诗文458篇,诗929首,词曲102首及俚曲13种[2]。作为一位杰出的多产作家,蒲松龄在其杂剧三种创作中展示出的巧妙灵活、诙谐有趣、可雅可俗的语言艺术值得我们反复品析。比如在《钟妹庆寿》一剧中,无论是“昏沉冷月淡黄天”、“血染红裙冷黛修”、“皂袍象笏乌巾软”等单句,还是“眶深腮骨瘦,顶缩领毛蜷。”、“诏试金銮,群惊海内无双士;名通玉笱,曾折蟾宫第一枝。”等对偶骈句,抑或是“挥髯一笑百神惊,小鬼啾啾大鬼鸣,扫尽群魔千里雾,放他日月昭阴城”、“满庭中竹树萧然;又何须门内笙歌,座上管弦?”、“冷习习回风舞霰,白茫茫天移地转,意沉沉身摇体颤,首涔涔神疲力倦”等行文诗词,都充分展示着蒲松龄深厚凝练、雅而精准的文字功力。   而在《闹馆》一剧中,其行文的语言风格却一扫《钟妹庆寿》的典雅工丽,转而用浅白晓畅的日常言语构建全剧。如上场语:“沿门磕头求弟子,遍地碰腿是先生”以及剧中角色礼之用的自我介绍:“我先人他从无入过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还有主人公和为贵对自己困窘境地的自我调笑嘲弄:“你看那皮匠手锥鞋补袜,只是那锢炉子锯盆锯碗,还有那木匠家打箱打柜,铁匠家打锄头还打刀镰,锡匠家打灯台又打锡盘,窑匠家烧黄盆又烧黑碗。手艺人吃的是肉肥卤面,可惜俺念书人饿的可怜。”包括礼之用与和为贵两人在谈论雇佣薪酬时的交谈:“清晨时不吃面小米干饭,到晌午高粮面包些菜团”,等等,其文词都轻浅通俗,鲜活生动,几近于日常口语。蒲松龄一生混迹于社会底层、行走于乡土坊间,因此创作中有意无意吸收了民间文化养分。   值得注意的是,蒲松龄杂剧创作灵活自如、巧妙生动的语言艺术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典雅与通俗的自由转换上,更体现在本色当行的语言编排上。在《闹馆》一剧中,和为贵是一位落魄的私塾先生,礼之用是大字不识的一介凡夫。在整剧语言风格保持通俗的前提下,这两个人物的语言风貌表现得迥然不同。和为贵的话语多是读书人惯有的之乎者也句式。他在感叹自己贫困饥饿时唱的是:“陈仲子三咽李螬食过半,孔圣人在陈国绝粮七天;君子穷不必那小人穷斯滥”;在与准雇主礼之用讲述自己的学识时唱的是:“弟子博学多文,五经三传,诗词歌赋,大家文章,无不精通,岂但识字而已哉!”;在与雇主礼之用谈论薪资待遇时唱的是:“谋道不谋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圣人云虽蔬食菜羹四时行,未尝不饱,何况于我乎?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这些唱词语言虽简易晓畅却有典有据,处处透露着知识分子的气息。这与和为贵私塾先生的身份是非常相符的。   相比之下,礼之用的语言则俚俗草率、充满了市井乡土之气。如其讲述雇佣和为贵所开出的薪资待遇:“绻子破罩篱盛上三个,用饭汤小碗满满一端,无筷子须得你自折梃杆,渴了时喝凉水使一木碗。”再如“一床破被子又窄又短,土炕上无有席半截破毡”等。礼之用是没有文化的农夫,这些话出自他的口中也就非常地自然贴切。   再如在《钟妹庆寿》一剧中。钟馗肝肠似锦、满腹才华,因此张口便是清丽典雅的文人式语言,如“开封烹了传书犬,一刀断却回头雁?” 或是“醍醐浇顶骨,玉露洒心田,入脑钻鼻馀香穿,又只见卷晴丝画檐前。”而剧中跑腿的小鬼傻虫因胸无点墨,其语言特点便是通俗上口的俗语歌谣,如“为奴只喜担磨肩,重担子去时轻担子还。酒食唱得个膨膨乍,还赏子二十个大黄边”。   蒲松龄的杂剧作品虽然只有三种,但所涵盖的人物范围却相当广泛,自人至鬼,自农夫至先生,自应考考生至监考陪侍,上天入地,从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