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脾经穴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脾经穴课件概要

* * 第七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1. 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系: 一. 足太阴经脉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旁,主要循行下肢内 侧前面、腹部、胸部(脾大络:分 布于胸胁部)。 2.循行要点: 属脾络胃,与心、咽、舌有联系。 3. 支脉: 1条(十二经脉中唯本经有1条“大络”)。 4.气血多寡:本经属多气少血之经。 5.盈衰时间:本经气血旺盛于巳时 ( 9~11时), 衰落于午时(11~1时): 实证 迎而夺之 巳时 泻本经五输之一 “经金” :商丘 实则泻其子; 虚证 随而济之 午 时 补本经五输之一 “荥火” :大都 虚则补其母; 不虚不实或补泻时间已过可开取与本经同一性质的经穴 本穴、原穴:太 白(土)。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掌面的边界; [2]核骨:指第1跖骨的头部突起; [3]踹:指腓肠肌部; [4]厥阴:指足厥阴肝经; [5]交出:与足厥阴“交叉换位”; [6]入腹: 进入腹部,但应时“立体的”; [7]咽:指食道; [8]舌本:指舌根部。 3.重点名词注释: 主脉1:(起)大趾内侧端→ 内踝前 → 小腿内侧 → 股膝内侧前缘 → 腹 →(属)脾 → (络)胃→ 膈 → 咽 → 舌根 → 舌下 支脉1:胃 → 膈 → 心 大络1 : (出)腋下6寸 → 胸胁 4. 经脉循行示意: 二.经脉病候 脾经舌强食则呕,嗳气厌食动即愁; 腹胀痛泻黄疸现,循经疼冷肿不用。 三.络脉病候 实证:腹中绞痛;厥气上逆:上吐下泻; 虚证:腹部胀气; 取穴:公孙。 小结与思考—— 本讲主要内容: 足太阴经脉循行及病候、络脉、经别、 经筋。 本讲思考题: 足太阴在腹部循行有什么特点? 足太阴大络、络脉有什么区别? 足太阴络穴善于治疗什么虚实病候?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经 穴 概 述 一.腧穴数量:21穴:隐白 ~ 大包。 二.腧穴分布: 11穴——下肢内侧; 22穴——侧胸、腹部。 三.重点穴: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 血海、大横。 四.危险穴:食窦~大包穴。 【腧穴取穴要点】 1~5穴(隐白~商丘)分布于足部,此5穴取穴应掌握的主要解剖标志为:趾甲根角、跖趾关节、舟骨小头、舟骨结节、内踝尖。 6~11穴(三阴交~箕门)分布于下肢部。此6穴取穴应掌握的主要解剖标志为:内踝尖、胫骨内侧髁、髌骨、股四头肌。 12~21穴(冲门~大包)分布于胸腹部。此10穴取穴主要解剖标志为:腹股沟、耻骨联合、肋间隙。 五.特定穴 五输穴: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 ——隐大太商阴 原穴:太白; 络穴:公孙; 八脉交会穴:公孙(通冲脉); 郄穴:地机; 交会穴:三阴交(足三阴经之会穴) 。 六.刺灸要点 隐白:点刺应用更多; 公孙:可透刺涌泉,以增加刺激量; 三阴交:孕妇禁针; 箕门、冲门:避开动脉针刺; 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注意向外斜 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 肺脏,引起气胸。 根据病情及病人体形,箕门针刺深度可超过书中规定,但进针应缓。 七. 主治提要 1.胃肠疾病:腹痛、胀,肠鸣,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2.生殖系疾病:各种妇科病,男性病; 3. 四肢肌肉疾病:四肢无力; 4.泌尿系疾病:水肿、遗尿、癃闭、尿急、痛等; 5.外经疾病:下肢痿废不用、痛、麻、拘挛等; 6.其他疾病:咳喘、胸胁胀满、疼痛,乳痈、湿不下,反胃,疝气等。 “体重不能胜衣”,嗜卧,怠惰——脾虚症状。 虚则太阴:本经穴可补可泻,但偏于治疗虚证:如虚秘(气虚津亏):大横、太白、商丘。 下肢治疗外经疾病的重穴:三阴交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