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中国文化》(节录)吴森.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与中国文化》(节录)吴森

           《情與中國文化》  (節錄)       吳森 第一段: 1. 為甚麼吳森說研究「情」的哲學,最好從中國文化中找材料?     他的重要理論根據是中國的倫理道德思想。儒家倫理道德的基礎是「仁」。吳氏認為,   「仁」就是一種合乎禮儀,發而中節的情感,他舉孝、悌、忠、禮、義與「情」的內在關   係,說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的人格。     他又進而提出,孔孟所謂的「德治」、「王道」也就是「以情治國」,而且認為中國人對   死者、對古人、對物都同樣有情,人情是我國文化最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2. 中國文化中,「情」與「義」有甚麼關係?孔子為甚麼重視人情?你對孔子斥宰予之說有甚   麼意見?    (1)中國文化中,「情」與「義」是密切相關的。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其實仁就是一種合乎禮儀,發而中節的情感。人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但如何表       達有賴後天的教育。中國文化認為,禮是表達情感(也是行為)應有的方式,而       「義」是適宜之意,也就是情感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發乎情,上乎禮義」,是       中國文化中理想的人格。    (2)孔子重視人情,是因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孔子斥責宰予不仁,就是因為       宰予對父母之死無動於衷,對父母養育之恩,不懷感激之情。孔子重人情,是發       揚人本有的仁德,透過情的教育來維持道德倫理,使社會成為一個合乎禮義、民       德敦厚的社會。    (3)(孔子斥宰予不守三年之喪之說,學生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以下答案僅供        參考)       孔子斥宰予不仁,不顧念父母之恩,可說是對的。對父母之死,哀傷何止三年。       然而表達對父母的感恩方式不一定是守喪三年。古人可以如此,而今人則絕不可       能三年不為禮、不為樂、不作正經事。守喪三年也不一定不忘父母,故孝道喪禮       不應只重儀節而流於形式化。孔子所斥宰予的是「於女安乎!」重點正在是否「心       安」,而不在禮儀。 3. 孔子為何批評宰予太不仁?孔子為何又批評頂證父親偷羊的兒子不近人情?你對儒家(孔   子)之見有何意見?     孔子批評宰予太不仁,因為宰予認為父母死後,守喪三年太久了。孔子非常重視人情,   從宰予之回答,他認為不能為父母守喪三年,根本沒有報答父母三年懷抱之恩德,這是對   父母無情,對父母的死無動於衷的表現。     《論語》中父親偷羊兒子作證的故事,孔子以「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回應   葉公提出兒子頂證偷羊父親為正直之事。孔子所說之「直」,意思是「率真」。其意是兒子   不忍父親犯事而受罰,所以為父親隱瞞,此乃自然親情之流露,即率真之情。因此,頂證   自己父親偷羊,似乎才是與自然之情不符之事,所以孔子批評這兒子不近人情。     以上兩件事情皆能反映偶家維護孝道和禮節。其目的在提倡情感教育,「孝悌乃仁之   本」,通過孝父母,進而妁情感推衍至他人,使之能不獨敬愛自己父母,且可善待天下人,   故孝道實為仁之基礎,儒家甚為重視。宰予以實際生活需要而認定守喪三年太長,一年已   足夠。從現代社會來看,他的意見倒也切合現代生活的現象,日常生活確實沒法停頓三年。   事實上,孔子要為子女者為父母守喪三年才可算報答父母三年懷抱之恩,其目的和精神全   在彰顯孝道。三年守喪之禮仍是外在之形式,斷定一個人涼薄與否,實在不可從外在之禮   俗形式決定。子女記掛父母撫育之劬勞,豈可以年月之多寡為定限?重要的仍是發自內心   的終身思念。故明白孔子「守喪三年」之精神仍是重要的,不過不必執著其年月之多少,   此即外在形式之事。     再者,孝道雖然重要,但仍要在不影響他人之生活才可表現一己之孝道;否則,合於   孝道,則偏離道義,此亦非君子所為。以父親偷羊一事為例,若兒子在親情與法理中,選   擇了親情,為父親隱瞞真相,則可見其人雖已盡孝道,然卻使他人蒙受損失。人類沒有是   非觀念,社會缺乏公義,秩序和紀律定難維持,人民生活何以安定?     (第三部分答案學生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4. 孟子是從什麼出發維護喪葬禮儀的?     孟子是根據惻隱之心的原理來維護喪葬禮儀。孟子維護喪葬儀式最出力,即重孝道。   他說不忍父母死後被野獸蟲蟻吃掉,而將屍體埋葬,是一種對死者的情意表現,此乃人之   惻隱之心。 5(a)你怎樣理解「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這句話的?      父子互相隱瞞過錯。 (b)你認為孔子反對葉公說那個坦白的兒子為正直的人是基於甚麼原因?      孔子認為那個兒子是違背親情,儒家以父子親情為倫理基礎,如果違背親情的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