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H2农业气象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2农业气象概要

例如:某地冬小麦在拔节后1~5d内,当最低气温为1~-2℃时,产生轻霜冻危害;在拔节后16d,当最低温度为1℃时,就产生轻霜冻危害,而该地棉花在苗期,当最低气温为3℃时,就受到霜冻危害了。 以上这些作物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数值,均称为农业气候指标。 6 农业气候指标的特点 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下有以下特点 地区性 多年性 稳定性(保证率) 7 农业气候指标的表达形式 通常采用日数、日期、气候要素值。 表示日数的有:生长期、无霜冻期、发育期间隔日数、不同界限温度出现日期之间的间隔日数、降水日数、灾害性天气持续日数等。 表示日期的有:播种期、移栽期、作物的发育期、霜冻等灾害天气出现和终止日期,某界限温度出现和终止的日期、某农技措施适宜进行的日期等。 气候要素以光、热、水、风等来表示。热量方面多用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日较差、各界限温度及其之间的积温等。水分方面用降水量、降水变率、相对湿度、饱和差、干燥度、土壤湿度等。表示光照条件的有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照强度、透光率等。 7.1 光资源的分析 7.1.1 光质的分析 主要分析太阳辐射光谱成分随日、季、纬度的变化,及其对作物的影响。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地区,在不同季节因太阳高度角不同,使太阳辐射透过的大气厚度有差别而形成光质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华北、青藏高原、江南由于光质的不同对作物生育及品质的影响也不同。 7.1.2 光照长度的分析 光照长度的分析是分析某地区内可照时数在年、季、月的变化规律及在该地区内的空间变化规律。结合农业生产考虑,多分析该地区在≥5℃、≥10℃期间的可照时数的时空分布规律。除平均值外,还考虑极值、变率、保证率及年型。光照长度的单位用小时表示,也称日照时数。 7.1.3 光照强度的分析 由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只同化440-760 nm波段的辐射光,因此在农业气候分析中,着重分析生理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随时空变化的规律。 QPAR = 0.43S + 0.57D QPAR为生理辐射,S为直接辐射,D为散射辐射 有时,为方便期间,取总辐射的1/2为生理辐射。单位常用cal/(cm2·cm2) 结合农业生产,还分别计算≥10℃期间的生理辐射的大小,用以揭示作物可利用的能量大小。 7.2 热量资源的分析 某一地区热量的水平、积累的数量、分布特点、冬季寒冷程度、春秋季节变化特点等决定着该地区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制度、种植方式、产量高低及品质优劣,而目前大面积地控制地区的热量还不可能,为使农业生产有效利用热量资源、避开灾害,弄清当地的热量状况、特点,是农业气候分析的重要内容。 7.2.1 作物生长期长度 广义的作物生长期是指作物能生长的时期,一般指春季0℃初日到秋季0℃终日之间的日期,或用无霜冻期表示。某种作物的生长期则是从播种到成熟期间的日期。 要计算生长期,首先要计算界线温度(0℃、5℃、10℃、15℃、20℃)及霜的初终日期。界限温度初终日期一般用5日滑动平均法(按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规定)、图解法和二倍偏差法计算。然后利用平均年日期序列表即可求出生长期。 生长期界限 ≥0℃ ≥10℃ ≥15℃ ≥20℃ 春10-20℃ 秋18-0℃ 多年平均(d) 270 201 163 110 160 67 最多年(d) 296 220 181 128 179 79 最少年(d) 248 184 142 67 75 52 较差(d) 48 36 39 61 104 27 保证率80%的日数 256 196 155 95 135 59 北京生长期日数及保证率(1940-1976) 保证率的计算可用分组法、经验频率法、均方差法。其中以分组法应用最多,计算保证率要求资料年代较长(气温20年以上,降水40年以上)。 7.2.2 生长期间的热量累积 研究表明,作物成熟所要求的热量积累,即积累比所要求的日数稳定,因此常用某界限温度间的活动积温来鉴定某地区的热量多少。通过分析界限温度持续期间积温的多年平均值,可了解该地常年的热量累积水平。但多年平均值保证率只有50%,在农业上是不够的,因此需要了解历年状况,即保证率为80%的热量。对多年生经济作物,则保证率要求95%-100%。 有效积温5300℃-双季稻的安全界限年代变化 4500℃-7000℃地区可种植双季稻 有效积温7000℃线的年代变化 7000℃的地区可种植三季稻 界线北移 7.2.3 生长期间的热量强度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除要求一定的积温外,在生殖器官形成期还要求一定的热量强度。 热量强度以最热月平均气温、生长期间某关键时期的平均温度、某界限温度间的平均温度、某时段白天的平均气温及气温日较差来表示。 地区 有效积温(℃) ≥10℃天数(d) 最热月平均温度 郑州 4667.1 216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