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和散曲的分别(9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和散曲的分别(96‘)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中國文學科 資訊科技教材 文學史/中七級適用 單元八 元代文學史 目錄 元散曲的興起原因 頁3 元散曲與宋詞興起原因的相同處 頁4 元散由的體制:小令及套數 頁5 宋詞與散曲的分別 頁7 張可久的散曲風格 頁9 馬致遠的散曲風格 頁10 元雜劇的興盛原因 頁11 元雜劇的體制 頁12 王實甫雜劇的藝術成就 頁14 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頁15 馬致遠雜劇的藝術成就 頁16 元代散曲興起的原因 1. 詞的衰落 + 闡釋 2. 外樂的影響 + 闡釋 3. 漢族知識分子遭受歧視,藉散曲抒發其抑鬱感慨之壞。 4. 民間「俗謠俚曲」湧現── 宋室南渡,漢族傳統文化中心南移,宋詞減弱了它在北方的勢力,民閒俗謠俚曲於是大量湧現,而為文人創作所吸收。 5. 南北語音不因,俗語方言互異,因此北方需要一種新的詩體。 元曲與宋詞興盛的原因的相同處 1. 文體本身的發展 2. 外樂番曲傳入 3. 都市繁榮 4. 君主提倡 註:須兩者作比較 元散曲體制 小令: 形式短小,語言精鍊; 每首小令隸屬某一宮調; 小令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都有曲牌規定。 套數 由若干個同一宮調的曲牌按一定的次序聯綴起來; 通常用一兩首小曲開端,用「煞調」或「尾聲」結尾,中間調數不限; 全套必須一韻到底。 詞和散曲的分別(86‘,96‘,98’) 體制上 ?詞通常沒有襯字,字數按詞牌而有所規定;曲可自由加添襯字。 ?詞每首獨立,曲可單行,也可以同宮調之曲串合成套曲。 音律上 ?詞用韻較嚴,曲同韻較寬; ?曲之用韻,平上去三聲可以互協,詞則不一定。 風格上 ?詞貴含蓄,多用比興、象徵手法;曲貴暢達,多用賦體、白描手法。 ?詞貴典雅,忌鄙俗;曲重暢達,不避俗語。 ?詞宜於悲,不宜於喜;曲則悲喜兼至。 ?詞宜於莊,不宜於諧;曲則莊諧雜出。 張可久的散曲特色 多為寫景、言情、感懷(引古傷今/悲歎個人得失) 送別/歸隱/談禪/詠物/贈答之作。 風格多樣化,以雅正、清麗為主,也有簡淡、疏放之作。 精心雕琢,以詞藻取勝。 注重格律工整。 專以練句為工,對仗見巧。 喜用典故。 多采詩詞句法入曲,講究蘊藉騷雅,少用襯字,失去散曲俚俗 / 質樸本色。 馬致遠散曲的特色 1.內容多樣化,主要包括寫景、嘆世(感嘆世情)、詠史、言情之作。 2.隱逸生活是馬致遠散曲的重要題材。 3.多懷才不遇、憤世嫉俗之作。 4.長於描寫自然景物。 5.風格以豪放為主。 6.也有閒適恬靜、清麗細密的作品 / 亦能就各種題材表現不同的風格。 7.語言本色生動/凝鍊優美; 8. 有幽默而辛辣的諷刺。 9.善用比喻;善用詩詞少有的鼎足對(即三句相對) 元雜劇興盛原因 1. ? 在諸宮調和金院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 唐宋以來詞曲和各種講唱文學盛行的影響。 2. ? 元代商業繁榮,城市興起,文娛需求增加。  ? 蒙古貴族喜聲色文娛。 3. 儒學衰微,載道文學動搖,文學思想自由放任。 4. 科舉廢行,文士才力受盡壓迫,遂努力於雜劇創作。 5. 外族統治,漢人受盡壓迫,或借雜劇以抒憤鬱/政治腐敗,人民受盡壓迫,文學家借寫雜劇以抒憤鬱。 元代雜劇的體制 構成元雜劇的要素有三:曲詞、賓白、動作 結構上一般是一本四演一完整故事。 ?雜劇多有「楔子」。 ? 簡單說明──楔子的篇幅比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故事由來作簡單的介紹,也有在折與折之間演出的,作用和後來的過場戲相似)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子。演出時一本四折故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 雜劇角色主要分末、旦、淨、丑四類。 其他。 王實甫雜劇的藝術成就 1.代表作《西廂記》,有人舉之為元代最佳雜劇。 2.劇情曲折。 3.善於塑造人物。 4.能因應不同人物的身分寫出不同的曲詞或賓白。 5.《西廂記》打破元雜劇一人獨唱的成規,改為可由多人對唱,突出地展不人物的心靈活動。 6.善於描摹景物,醞釀氣氛,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 7.融化古詩詞中優美的詞句,提煉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熔鑄成自然華美的曲詞/文辭優美清麗。 8.元劇慣例一本四折,間或一本五、六折,《西廂記》則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鋪敘組織之功,突過前人。 關漢卿雜劇的藝術特色 1.題材廣泛。 2.揭示了社會各方面的矛盾,對不幸者寄寓深厚的 同情。 3.不全採用大團圚結局的慣例。 4.成功地塑造各種人典型人物。 5.善於駕馭語言,語言風格與題材互相配合/善於 烘托、渲染。 馬致遠雜劇的藝術特色 1.題材偏狹 (1)神仙道化劇 (2)抒寫讀書人的失意 (3)歷史愛情劇 2.語言風格 曲辭優美典雅,富於表現力,又喜引書用典,融化前詩人入詩詞,但未能與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