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常见文言实词 课件.ppt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常见文言实词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一轮总复习人教版 常见文言实词 课件.ppt

提 分 技 巧 【解析】 (1)“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啜”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 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2)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答案】 (1)大海 吃,尝 (2)统治,治理 2.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因此,判别其义项,要在明了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例如: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解析】 (1)这段文字是说:何子平世代居住在会稽,很小的时候(就)有理想,在乡里被人称道。事奉母亲非常孝顺。在扬州被征召从事史,每月的俸禄给的是白米,(他)总是卖出白米买入粟麦。别人问他说:“获利不多,为什么那么麻烦呢?”子平说:“我的母亲在东边,不能得到白米,只能常常吃用糙米,(我)怎么忍心独自吃白米饭。”每当有人赠送美味佳肴时,如果不能送到母亲家,那么不肯接受。(2)这段文字是说: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 (2)这段文字是说: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被举荐为进士,选任为桂州教授。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 【答案】 (1)见:被。辟:征召、征辟。货:卖出。市:买入。飨:享受。 (2)举:科举考中。王师:朝廷军队。檄:公文,这里是发公文。杖:杖责。胜:承受。夺:改变他的主张。 【解析】 (1)只是因为老母健在,担心留下这不能养老送终的遗憾罢了。(课文: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选修《曹操献刀》))(2) 刘备没有东进时,暗中和董承等人谋划造反。(课文: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3) 五天杀一头牛,犒赏宾客、军吏和门客。(课文:旦日飨士卒。(《鸿门宴》))(4)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课文: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答案】 (1)恨:遗憾。(2)阴:暗中。(3)飨:犒赏。(4)信:确实。 4.语法推断法 根据词语在文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而语法依据就是:句子一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同样一个“微”字,在不同的句法结构中意义和用法就会不同。 【解析】 (1)“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应解释为“料想”。(2)“意”作宾语,为名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志向”。(3)“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4)意”作谓语,为动词,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怀疑”。 【答案】 (1)料想 (2)志向 (3)意图、心意 (4)怀疑 【解析】 (1) “郑”和“许”相对,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与“去”相对,“去”是动词,与现代汉语不同,应为“离开”,那么“之”也为动词,译为“到”。 (2) “亡”与“北”位置相对,应该同义,均指“因打了败仗而逃跑的人”。 【答案】 (1)离开,到 (2)败逃者,败逃者 【解析】 (1)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2)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 【答案】 (1)“县”,通“悬”,相关,牵涉。(2)赀,同“资”,财产。 走向高考 · 高考总复习 · 新课标 · 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专题11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节 常见文言实词 专题11  考 情 分 析 考 点 梳 理 提 分 技 巧 专 题 训 练 2 3 4 1 考 情 分 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