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酒楼上》郁达夫《春风沉醉》
《呐喊》: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1930年1 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 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1、“看/被看”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示众》 《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既然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都是鲁迅自己的经历,那么,鲁迅自己是吕纬甫的主要模特儿,吕纬甫是鲁迅“事实的自叙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疑问的了。 (胡尹强《破毁铁屋子的希望》)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他又做了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吕纬甫与魏连殳)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的性质。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小说写到,“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从这一闪的眼光里,作者把吕纬甫同方玄绰区分开了,他并没有失去一切是非界限; 从这一闪的眼光里,作者把吕纬甫同魏连殳区分开了,他并没有投向反动派的怀抱。他一再地宣称自己是敷敷衍衍,模模糊糊,但正由于他一再这样点破,说明他还有所不安,是不甘于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杨义《鲁迅作品纵论》) 《春风沉醉的晚上》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 ——— 郁达夫《忏余独白》 1、主客观结合 作品中,“我”的主观情感抒发,我和陈二妹的命运及两人间情感关系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由各为整体,共同构筑起作品的艺术世界。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在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充分表现。 ②人物关系前后对比 男女主人公初遇时的审慎、戒备与后来两人的相互关心、相互依恋形成对比,既自然流畅,符合生活真实,又很好地制造了悬念,为故事情节的起伏作了铺垫。 郁达夫通过它的细腻的艺术描写告诉人们,就在那寒夜般的社会里,却有一股真诚的、互相关心、相互爱护的友谊的温情,流动在受苦的人之间,他会带给人们一些暖意,一些安慰。 ——曾华鹏、范伯群《郁达夫评传》 在叙事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称,作品有自叙传色彩。创造社较早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为我国现代派的发展开了先河。 在郁达夫的创作史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过渡性的作品。从主题上,他由早期的表现“性的苦闷”转向表现“生的苦闷”; 从题材上,由单一的知识分子领域扩展到劳苦大众至整个社会;从艺术风格上,也开始由感伤式的自剖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叙述方法 —— “自叙传” 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我”)与一名青年女工(陈二妹)间的交往故事。 “我” 既自伤于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的无能为力,又充满着对纯洁感情、善良人性的珍惜和向往。 社会的黑暗不公,是导致我贫穷没落以至愤世嫉俗的根源。通过“我”的命运,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批判主题。 陈二妹 善良、真诚却弱小无助,被压在社会底层,承受着苦难和欺凌。 她对于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十分痛恨,对于与她一样的受苦人深为关切和同情。她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既凸现了她心灵的美好,也客观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剧烈。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于社会中“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深刻同情,严正控诉了极度不公平的社会。 “我”和陈二妹的相互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题。 陈二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对陈二妹的感怀和珍惜,既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又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是对于人间真情的一首颂歌。 在艺术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既继承了郁达夫早期的感伤和抒情小说的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它不再是完全的情感的倾泄,而是更为含蓄深沉,将强烈的情感寓于客观描写之中。 《彷徨》: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