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折叠北京还是折叠焦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折叠北京还是折叠焦虑?.doc

是折叠北京还是折叠焦虑?   摘 要:《北京折叠》是郝景芳创作的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探索着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空间隐喻是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将当代社会中阶级固化、教育乱收费、功利主义婚恋观、底层人民的命运被决策者操纵等社会问题展露无遗。细读小说中的“折叠”,发现“折叠”是作者对现代社会各种问题叠加所导致的人类精神焦虑的解读。   关键词:《北京折叠》 阶级固化 空间象征 隐喻 焦虑   一、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方法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把属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名称转移到某一个特定事物上去的过程。后经一代代西方学者的改进,逐渐形成一种文学批评传统。作家使用隐喻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它主要通过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来实现。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及隐喻学革命的到来,我们发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和思维过程充满了隐喻,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空间隐喻也称为方位隐喻,是用空间、方位概念类比抽象概念。诗性隐喻是西方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重要概念。Lakeoff和Johnson提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在语言里,也在思维和行为中。我们借以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基本上是隐喻性质的。”诗性隐喻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理论,更是一种传统手法。中国文学史上不乏运用空间隐喻的例子,唐代诗中不乏这样的例子,“近来人事半消磨”帮助读者由空间上的“近”理解时间上的“近”。马尔库塞也说过:“艺术遵从的法则,不是去听从现存现实原则的法则,而是否定现存的法则。”这也道出了隐喻作用的实质,绝非仅仅对现实原则的呈现或否定,倒是对它在超越中的保存。   从空间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思考,是在反思现代性的思考中被突显出来的维度。虽然现代性的时间维度时刻离不开对空间的整合,但可以使现代性作为空洞的时间秩序的普遍性被打破。引述大卫?哈维在空间、地理学的意义上对马克思的重新阐释,空间从来都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而产生的,但又从来都要抹去这种地缘政治学的再现性。20世纪的中国文学也被不断地呈现为一种空间隐喻。这种空间隐喻也将时间的作用凸显和分离。从这种空间的角度看,比如五四时期有鲁迅关于“铁屋子”的寓言、三四十年代有丁玲所遭遇的乡村医院和张爱玲迷情的上海、六七十年代有对于资产阶级空间的批判的《决裂》和《春苗》、80年代有“黄土地”对古老中国的隐喻等。可以说,空间隐喻成为中国现代性叙述中不断被突显的表述。{1}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遭遇现代性的过程被呈现为一种空间叙述本身是具有症候性的。《北京折叠》使用分隔空间构成的空间隐喻展现社会现实,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折叠的北京隐喻都市万象   开始小说将北京分成三个空间。第一空间有500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6点到第二天清晨6点;第二空间有2500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次日清晨6点到夜晚12点;第三空间生活着5000万人口,从夜晚12点到清晨6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跨越空间要冒很大的危险。不空的阶层生活在不同的空间,隐喻着上流的顶层统治、中产精英和底层劳工三个阶层。空间隐喻、现实细节和人文关怀的结合构成了小说的艺术张力。故而,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寓言。   小说中不断出现空间暗示的语句,如“老刀艰难地穿过人群”“步行街通常只是步行街,但对清理队的车除外。若谁走得慢,就被强行收拢起来”。带有强大压迫感的空间。“如果不看这副模样,不知道他年轻时候的样子,会以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的怂货。”暗示老刀的属性原本不是第三空间。转换过程中“高楼收拢合并,折叠成立方体。霓虹灯、店铺招牌、阳台和附加结构都被吸入墙体,贴成楼的肌肤。结构见缝插针,每一寸空间都被占满”。将城市景观缩小、折叠,拥挤在胶囊里,老刀们的日子就是“从胶囊起,至胶囊终,在脏兮兮的餐桌和被争吵萦绕的货摊之间穿行”。这是老刀“第一次看见世界纯粹的模样”。老刀看见的不是别的,正是过度拥挤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窒息感。老刀的父亲就是垃圾工,在这个城市打拼多年,“镇静下来,又意识到未来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会是怎样一种殊荣,便继续摩擦手脚,低眉顺眼勤恳,寻找各种留存下来的机会。”毫无疑问,老刀是他父亲的延续,不仅延续了工作,也延续了看待世界的眼光,每天仰视这个冷漠的世界,为卑微的生活付出所有。这些空间全部隐喻着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阶层壁垒。   三、空间隐喻的文化意蕴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作家将眼光投向社会阶层分化,甚至固化的问题。每当文学的眼光投向“底层”,就越发地认识到,在精英阶层越发精英、中产阶级越发殷实的时代里,这群社会的边缘人物正在经历着痛苦与绝望。文学创作的意义正是在于对人的生存状况及其价值的关注与解读,自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