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金钏及其“情烈自尽”.doc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金钏及其“情烈自尽”
摘 要:金钏是与袭人、鸳鸯、平儿一等的丫鬟,也是贾府第一个自杀的丫鬟。清代《红楼梦》评点对金钏的关注集中在其美、其死、私祭、借影等方面。关于金钏之美,重在发现金钏仿佛洛水的容貌与姿色。至于金钏之死,重在讨论金钏含耻辱情烈而死的原因,或主王夫人(或有宝玉)逼死,或自己找死。论到宝玉之祭,重在强调金钏之于宝玉的投井之情,亦叹宝玉之多情。至若宝钗之影,重在分析金钏之于宝钗的影射意义,比较细致入微。不过,书中钏为钗影叙述不止于此。
关键词:清代 《红楼梦》评点 金钏 含羞自尽
金钏,王夫人房中的丫鬟,姓白,有妹唤玉钏,也是王夫人房中的丫头。正式出场在第七回,与香菱一起出现。第三十回写她为贾宝玉所恋,被王夫人发觉,逐出贾府,后投井而死。第三十二、三十三回各曾叙及,第四十三回宝玉出城,为之私祭结束。按照清代评者①张新之的说法,《红楼梦》叙事中“不得其死者九人”(第十五回回末总评),有金哥在前,却首列金钏。姑且不论张新之评中的感情色彩,单据第三十一回湘云亲自分送戒指,可知金钏地位与鸳鸯、袭人、平儿属于一等。书中写她善良地“叹息伤感”(第七回)②香菱身世,俏皮地奚落“一步挪不了三寸”(第二十三回)的宝玉,开朗地“跟了凤姐儿”(第二十九回)去清虚观看戏,故而“金钏之死也使人惜”。据粗略统计,《红楼梦》写到的死亡人物至少五十个以上,金钏是荣府里第一个自杀的丫鬟,且上了回目――“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清代《红楼梦》评点对金钏的关注,多集中在其美、其死、私祭、借影等方面,择要如次。
其一,金钏之美
关于金钏容貌,书中在其生前没有实写,死后也是虚写。只有生前“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第三十回)似及容貌的记述,死后旁人“气性大”“糊涂人”(第三十二回)“含羞赌气自尽”(第三十三回)等都不及容貌之类的评说。然而,园中诸女,皆有如花之貌。那么,金钏其貌若何?恰如焙茗祝词所描述的:“想来自然是那人间有一、天上无双的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了”(第四十三回)。清代《红楼梦》评点亦有所发现,认为金钏貌似洛神之像,实即“以洛神例之”(王伯沆第三十九回批)之意。
第四十三回宝玉私祭金钏,来到水仙庵。庵内供的洛神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宝玉不觉滴下泪来。姚燮故作疑问:“是其神邪,抑似其人耶?”根据其后所批“是念井中之瘠,非思洛水之神”,“伴其滴泪之人,惟有后之坐廊檐下者”――“坐廊檐下者”即玉钏,可知此处“其人”是指金钏,亦即“神”“似其人”。洛神就是宓妃,伏羲氏的女儿,拥有风华绝代的美貌。那么,宝玉对此妙像何致伤心?佚名氏批曰:“想神貌仙姿或与金钏儿相仿佛”(第四十三回评)。如此,金钏岂止貌美如花,而是直追洛神。这一虚写之笔,王伯沆非常赞赏,认为作者“写金钏之美,全从镜中取影,极八面玲珑之妙”,后文写宝玉祭毕回府,又“借玉钏一点,骨髓灵通”(第四十三回批)。
其二,金钏之死
书中围绕金钏之死,前前后后有四回文字写到。第三十回写金钏被撵,第三十二回写金钏投井,第三十三回宝玉因之被打,第四十三回宝玉私祭金钏。清代《红楼梦》评点除了指出俗语“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竟成了金钏跳井的谶语,金钏以羞死是“衬袭人之不死”(黄小田第九十二回夹批),还批评了金钏死后宝钗的“无耻”(王伯沆第三十二回批语),贾环的“毒口”(东观主人第三十三回侧批)“搬舌”(王希廉第三十三回回末总评)等,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红楼梦》评点着重分析了金钏致死的原因。
姚燮认为,金钏投井,“王夫人使之也,宝玉其次也”(第三十三回回末总评)。因为宝玉胆敢向夫人处讨金钏到自己房中去,一定是宝玉房中的丫头从王夫人处讨来的居多,不然,宝玉怎能不考虑王夫人之许讨不许讨,而对金钏“竟曰讨你去耶”?是王夫人对宝玉“纵于平日,而责于一时”,而“亲之溺爱,往往如此,吾于王夫人又何责焉”(第三十三回回末总评)。在此事上与姚燮宽容王夫人不同,张子梁“愿阅者另打点一双眼睛观王夫人也”(第三十二回回前总评)。在他看来,金钏之死并非自寻死路,而是“有死之者也。谁死之?王夫人死之也”。假使当时听闻金钏和宝玉二人私语,王夫人姑且忍耐一下,从容地以他故使之离开,那么金钏就可以不死,可是“王夫人计不出此而竟打之骂之,且立时逐之”,致使纷纷乱乱,合府皆知,“谁无羞恶?不死何待”?夫天下情则必烈,烈则必情,“曰含耻辱,无地自容也”。故而金钏必死无疑。得知金钏死后,王夫人徒以自悔自怨,莫可挽回,而“区区新衣一套,埋送银五十两遂可盖其衍乎”?至于王夫人本系心地忠厚,此过亦成于无心云云,本不足取信。倘若此事属一时气急,不暇深思,后来晴雯、蕙香、芳官等人,“死者死去者去,岂亦尽无心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