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寂的心灵镜像与诗性的文学救赎.doc
清寂的心灵镜像与诗性的文学救赎
摘 要:林湄散文以优美的文笔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喧哗、现实的况味、真挚的缅怀、异域的风情,以及浓郁的哲思熔铸一炉,构筑起一个饱含着明心见性智慧和人间热忱关爱的清寂世界,其所映射的心灵镜像,鉴证了林湄借助文学为现实困境寻求救赎之路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清寂世界;心灵镜像;哲思叩问;文学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5-0033-09
林湄是当代海外华文作家翘楚,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她努力将其剪影和啼鸣留在世间。她把在这个时代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都放入了《清寂》这部散文集的字里行间。全书包括三辑:“山水人生”、“亦歌亦泣”和“寻思体悟”。书名“清寂”源自钱钟书的诗句:“‘敢云大隐藏入海,且耐清寂读我书’。之所以对‘清寂’两字情有独钟,是因为觉得明白个体生命的真谛和具体的实践是两回事,正如有人喜欢‘清静’又离不开‘热闹’的捆绑一样。显然,若想独特而不俗,需要定心、定力与定神,想达到此境地,自然离不开‘清寂’”。(《清寂?后记》)在林湄以散文所构筑的这个清寂世界里,有眼泪亦不乏欢笑、慨叹、缅怀、敬仰、惆怅、遐想、沉思、追寻、叩问、感悟和求索,饱含着作者同宇宙人生、与现实历史所进行的多重对话,从中可见作者如何从历史乖谬与个人创痛解不开、理愈乱的纠葛中,企图借助文学为人类探寻一条精神救赎之路的不懈努力。
从边缘出发与自我建构是散文集《清寂》中企图实践的最重要的文学目标之一。林湄似乎是岁月中飘流的志愿者,生于福建,长于上海,移民香港,再到中年远涉重洋,定居荷兰迄今,虽然乡思不断,但总的来说,她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安身立命,很快与地方建立默契――找到自己喜欢与兴趣的焦点,掌握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和文化喜好,迅速与所到达的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世界走向整合的大文化背景下,旅游已越来越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一个渠道,成为人们唤回自然感受,丰富现实生活的内在性、多样性的心灵欲求,成为把广袤世界的各个生僻角落沟通起来,将相互疏离的人类、社会、自然融合起来的一种方式。林湄在寄情山水古迹之际,走笔于才情神思,纵横捭阖,从容挥洒地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其游记之理性思辨,自是不同于一般的喻古鉴今、咏物托志、针砭时事之类,自然也不是一般的思想火花的明灭。这是一种深厚的哲理思考沉淀之后的“理论性”阐释,然而它们又全然融入山水游览及博古通今的情感抒怀之中,既不仓促压抑、扼阻文思,又能适时收聚。林湄在《关于旅游》中曾说:“旅游和度假不同,度假意在休憩令人心身轻松……旅游则不同,新奇的色彩、图像或形态,比书本逼真具体,令听、闻、视、觉等感官尤为敏感,加深印象。”这是林湄的旅游观,因为“游览毕竟是‘游’而不是安身立命之地,再新鲜美好的感觉也解决不了实际生活的问题,更无法消除幻想与现实的距离,除非在旅途中出现奇迹。毕竟――旅游只是点缀和丰富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存的态度和目的。”在林湄的诸多游记中均翔实记载了她在游走异国他乡时,自我与“他者”经由相遇而相互凝视,以及在“他者”参照下建构、回归自我主体性的心灵镜像,并在创作中一再敞开心灵,频频自我审视探索,终致心灵转变的过程。《感受边缘》中她这样自剖:“边缘令我对内心灵性的反思反省外,崇尚叩问和忏悔的价值,还使我有机会与宇宙亲密交往和对话,并对未知的、超出人能力的种种‘神秘’抱着一颗朝圣的心情”;而“‘边缘’‘夹缝’与‘中心’有距离,看人看事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自然不一样,即‘旁观者清’”。显然,林湄希望藉由旅游在与异文化碰撞的过程当中,发现自我与“他者”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给自己的创作带来新滋养。在《关于“世界文学”的思考》里这样解释道:“更让我惊奇的是,竟然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喜欢宁静、淡泊、单纯、真诚和简单。加之在教堂和独处的体悟,‘奥秘’时时在心头律动,对神秘宇宙敬畏敬仰的同时,常能从感知里自然而然地回到本真本我的状态,从中获得真正的愉悦和安宁。于是,我愈来愈漠视权势财位和虚假,喜欢隐士般的生存方式,在虚静坐忘里与宇宙对语,在清静无喧中读书,努力解读自然和生命的真谛。”这就是林湄所构筑的清寂境界,这个境界确实折射出了她的心灵镜像,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向往及超越。具体来看,她创作的“山水人生”的系列游记,即巧妙地处理了时空关系,将现实与历史交织起来,以审美眼光观照生活,把生活感悟转化为美感经验,并加以具象的表现,营造出清寂的氛围,向人们娓娓道来震颤她心灵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所求。这表明林湄的旅游不是纯粹的旅游,更多的还是鉴证生活、领悟神迹的过程,因此林湄喜欢在山水观光中不断地体悟、思考、叩问宇宙人生,从而完成自我建构。这是林湄作为生命个体内心最强烈的召唤。于是不断地旅游俨然成了她生命和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救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案:ABB[a]-J-8ABB机器人高级编程.docx VIP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pptx
- 优秀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分享.pptx VIP
- JGJT117-2019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标准.docx VIP
- 2021年5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初三调研(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PDF】2022 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pdf VIP
- 电机基础知识入门 [(日)井出万盛 著] 2012年_部分10.pdf VIP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件(共27张PPT)讲解.ppt VIP
- 科研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docx VIP
- 丹江口水库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构建实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