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道光粉彩花卉纹套杯鉴赏.doc
清道光粉彩花卉纹套杯鉴赏
宜宾――酒都,载4000多年酿酒史。作为酒文化的载体――酒器,品种丰富,引人注目。有陶制的、铜制的、瓷制的?、壶、斗、勺、罐、壶、杯、碗等,从酿酒、盛酒、取酒到温酒、饮酒一系列的酒器齐备无缺。在这品类繁多的酒器中,宜宾市博物院藏有一件特别的酒具――清道光粉彩花卉纹套杯。
套杯,即成套之杯,是套具的一种。其历史悠久,《饮流斋说瓷》中记载:“套杯之制一至十,小至大,历朝均有之。”有各种质地制成的,或铜锡,或髹漆,或木竹,或瓷器。汉代有“君幸酒”漆耳套杯,因价格十分昂贵,故为宫廷及贵族官僚所专用。据目前所见,以清代最多,尤以彩绘瓷器套杯受世人喜爱。关于套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描述:“凤姐乃命丰儿:‘南面里间屋书架子上,有十个竹根套杯取来。’……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足的似个小盆子,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齐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清朝野史大观?大内异物》也载:“其一酒杯,二十有四,由大及小,如?@堵波。高二寸许,旋木为之,质黄色有木理。薄如纸,嘘气辄可飞动,然能注酒。”清代烧制的瓷质套杯,以彩绘的居多,且多为10个一套,大小渐次可叠放成一个整体,散开来又形成依次递减的单体。既可做饮具,亦为一种精巧的工艺鉴赏品。
这样的瓷质套杯,一套少则3至5件,多则20件,因为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杯子依次套叠而成,所以成型时必须严格把握每件单体杯子的尺寸大小,造型轮廓、胎体厚薄。要烧制套杯,首先要解决薄胎瓷的工艺技术。薄胎瓷,轻薄如纸,有的几乎以釉汁制成,故称脱胎瓷,稍厚的釉称半脱胎,达到薄如纸的称为真脱胎。脱胎瓷的制作,从配方、拉坯、修坯、上釉到装窑烧成都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领。修坯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有的反复修近百次之多,才能将2至3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样薄。
在薄胎工艺之后,就要选择适宜套杯的釉彩装饰工艺。从清康熙晚期萌芽,至雍正、乾隆朝盛行的粉彩,一直到清末都是彩瓷的主流,乃至今天,仍受到广泛的赞誉。
粉彩是瓷器的一种釉上装饰,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由于粉彩的主要材料和施彩方法都很多是外来的,因此又有“洋彩”之称。其步骤是依照原先画成的花朵的轮廓范围,先填上一层玻璃白,等干以后,再以色料进行渲染。效果是使花瓣有浓淡明暗之感。从花心到花瓣越往外,红色洗去得越多,色料本身就造成不同层次的立体感。所用彩料,如以黄金为呈色剂的胭脂红、羌水红,又有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焙烧温度在700℃多度,比五彩略低,色彩比五彩丰富,更柔和淡雅,显得柔软,因此又有“软彩”之称。粉彩的盛行很快取代了五彩的地位。道光粉彩,除白地粉彩器外,还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相结合。器物除大量的碗、杯、盘等的日用器皿外,还有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图案以荷花、籁瓜、各种花蝶虫草、婴戏图、清装仕女为突出。画工细腻,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精巧的器型,配上典雅的粉彩,两者相映成趣,实在是给可分可合的套杯锦上添花。
宜宾博物院藏的这套花卉纹套杯,称的上是清晚期粉彩的代表作。它属半脱胎瓷,胎骨细腻;制作精致,造型规整;釉面纯净,装饰柔丽。一套10个,口径4.7-10.7厘米,高1.2-5.7厘米,底径2.6-5.6厘米。造型一致,形似倒置的马蹄,故有马蹄杯之称。形状为敞口、削腹、平底内凹面,白釉地粉彩。而底无款,圈足未施釉,为支圈叠烧而成。十杯相叠,口平如一,在同一水平线上,十只口沿紧密有序,且分散时灵活自如。每件杯身外壁分别绘有菊花蚂蚱、兰花、梅花,牵牛花、桃花、月季、迎春等花卉,其中菊花上的蚂蚱沉浸其间,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最小的一件内心还绘有一幅正在绽放的荷花图。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画面设色丰富,用“渲染法”绘彩,素雅、鲜丽兼而有之,整体给人以清新自然的美感,犹漫步在春暖花开的花丛里。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不禁想知道造这么精致的酒杯用来品酒有什么文化意涵?那又是怎样一种觥筹交错场景呢?
当地人,特别是文人,在饮酒时在注重杯子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的同时,非常注意酒德,低吟浅唱,细斟慢酌,形成了饮酒的地域风尚,极少狂饮烂醉之徒。宜宾的饮酒风尚,从这套酒杯可略见一斑。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笔者猜想认为,这种渐次增大的杯子是对每次饮酒数量的限定。据凌受勋教授的《岷江地域酒文化琐记》民间调查考证:“用装一‘丹’酒的马蹄形杯来限量饮酒在当时宜宾岷江一带场镇酒店是相当盛行的。一‘丹’就是老秤4两酒,合新秤2两5钱酒。这一‘丹’酒喝下后,人也达到微醺,既过了酒瘾,又不会大醉失态。”民间尚如此,文人雅士更讲究。此套杯最大者能装一“丹”酒,依次递减。2011年喜捷公馆坝糟坊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