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doc
清末民初,国人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掀起一股赴日留学热潮,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军政名人,以及鲁迅、郭沫若、傅抱石、李叔同等文学巨匠、艺术大师,均取径东洋,后学成归国,影响了整个近代中国。
1895年,甲午之战,“蕞尔小国”的日本让自诩“天朝上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受尽屈辱。
这给了闭关自守的清王朝以重重的打击。第二年,宁波、苏州等地精心选拔的13名出类拔萃的青年,由清王朝官方派遣、公费留学日本。
这拉开了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此后,去日本的轮船常常爆满舱底。在1896-1945年的50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当时“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
在留学日本的精英里,产生了诸如周恩来、董必武、蒋介石、蒋百里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军政名人,也出现了鲁迅、郭沫若、傅抱石、李叔同等许多的文学巨匠、艺术大师。
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诸多影响的人才涌现,他们为何扎堆留学日本?他们又带回了什么?
“取径于东洋,力省效速”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曾上书皇帝,极富信心地说:“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
他对向日本学习非常有信心。而与其说是向日本学习,不如说是把日本当成向西方学习的捷径和中介。
甲午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政府受到极大刺激。之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使中国人对一衣带水的日本如何在明治维新之后变得强大更为好奇――这成为吸引中国学子留学的主要因素。
在当时,有大量观点认为,中国最佳的选择,是在获得日本配合的前提下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以防御外敌的侵略。
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积极提倡国内知识分子留学日本――“我取径于东洋,力省效速。”如他在《劝学篇》中所列举的:第一,路近,容易前往;第二,费省,可以多派;第三,文字相近,容易通晓;第四,情势、风俗相似,便于仿行;第五,西学繁琐,凡其中不切要者,日本人已经删节而酌改。
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是为了谋求近便和速效。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相对来说方便、便宜。
当时,中国人去日本像去上海一样容易,因为不需要签证。到日本的船票很便宜。到横滨最贵的头等舱不过五十四银元,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
官派留日的学费,由朝廷供给。每人每年一千二百两,即每月一百两银子。这每月一百两中,二十两是学费,八十两是食宿零用。有的留学生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也可以申请每月给付家里十两赡费――这是湖北开的先例,以解“去留学人员后顾之忧”。
万人乘上赴日留学的船
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从上海或天津上船,往日本的福冈、长崎、东京进发。
1898年,维新思潮日渐高涨。除清政府派遣的数名以及京师大学堂派遣的31名留学生以外,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北洋大臣、两江总督也开始着手。分别派遣了6名、20名、6名、30名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军事。
经严格选拔的官费学生,大多数成绩非常优秀,专门研究中国人日本留学史的日本学者石藤惠秀把这一时期称为“少数优质时代”。大名鼎鼎的陈其美、陈其采、戴季陶、董翰良,后来都成为时代的风云人物。
1901年,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对于刚摆脱旧式教育的中国而言,急需大批掌握各领域新知识的新式人才。清政府采取了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奖励留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等措施,奖励和鼓励学生留日。
此时,一批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人更是自发地前往海外留学。这批赴日留学者走出国门,带着拯救国家危亡、增强国家军事实力的抱负。其中,大批学习政法、实业以及军事,而学习法政和师范的人数则更是占压倒性多数,他们希望回国后在新式学堂执教。
去日本留学真正迎来高潮。中国留学生赴世界留学的地域,英美德法俄等国皆有,但在当时东渡日本者占90%以上。从1904年至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从3000人急增至8000人以上。
中国人把学习对象从西方转向日本,带给了日本人莫大的喜悦。自古以来接受日本留学生的中国,“华夷尊卑”被颠覆。
1938年,日本《中央公论》上刊登了一篇《清朝留学生问题》写道:“往昔我国以彼国为师,如今却地位逆转,乃至出现如此多的清国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孜孜学我日本之盛况。”
留学日本,多出军政人才
在日本,这批赴日留学者学习的不是忠君爱国和尊崇孔孟,而是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师范科、法政科、理财科、商业科以及警务科――通过科系的设置,主要培养的是针对清政府“新政”所急需的人才。
与赴欧美留学者不同,日本本身现代化水平不高,留日学生数相对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