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常识实在论(commonsenserealism)
哲學概論課程網頁:.tw/972_philosophy 第六講: The External World 一、前言 (一)一般而言,我們知道外在世界存在是透過感官。 (二)感官所接觸到的東西和實際的事物是一樣的嗎?我們能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我們對外在世界有直接接觸嗎? 二、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 (一)基本概念:常識實在論也稱直接實在論或素樸實在論(na?ve realism),它認定有一個物理世界存在,獨立於我們的意識之外。 1?我們五官所接觸到的熟悉事物,它們的存在不但是真實的,而且獨立於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即使它們不被人們觀察到,仍然繼續存在。 2?它們是“公開的”,可以被任何觀察者知覺到。 3?這些東西在時空中具有位置和延展性。 二、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 (二)常識實在論的挑戰: 1?錯覺論證(the illusion argument): (1)根據以下論證,證明我們的知覺是錯覺: a)同一樣東西不可能同時具有不相容的性質。 b)性質P和Q是不相容的。 c)同一樣東西X被某一感官知覺為P,被另一感官知覺為Q。 ∴d)知覺到的性質不是被知覺物的本有性質。 (2)區別真實(reality)和表象(appearance) 二、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 2?幻覺(hallucination): (1)吃了迷幻藥,以為自己躺在牀上,其實是坐在石頭上。 (2)桶中之腦: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從你一出生,就把你大腦拿出來置於一個充滿營養液的桶中,並把你的大腦和一個電腦連結,提供你所有的感覺經驗。而實際上你只是在桶中的大腦。 二、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 3?夢的論證:我們如何證明不是在做夢? (1)如果我們是在做夢,則夢中的東西不是真實的。 (2)永遠做夢的概念不可理解嗎? 4?記憶可靠嗎? 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發明一個例子,假想這個世界是在五分鐘前誕生,這會和你現在的經驗不一致嗎? 二、常識實在論(commonsense realism) (三)懷疑論(skepticism)的極限: 1?懷疑論:我們不可能確定知道任何東西,即使我們對世界最基本的信念,總會有一些可疑的理由。 2?懷疑論可以質疑感官的可靠性,但不能全然質疑記憶的可靠性,更不能質疑邏輯的可靠性,因為它的論證也建立在對語詞的記憶和邏輯之上。 3?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證明有不可質疑的東西,但這仍然無法解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的問題。 三、表象實在論(representative realism) (一)基本主張:所有的知覺都是認知到外在世界的內在表象的結果,感官能接收到的內容是感覺與料(sense data),而感覺與料並不是外在世界的一部分。 (二)區別初性和次性(primary and secondary qualities): 1?初性屬於物體,而次性則否。 2?初性可以客觀度量,而次性則不能。 三、表象實在論(representative realism) (三)表象實在論的困難: 1?真實世界不可知。 2?如何確信初性和真實物體的性質相似。 四、觀念論(idealism) (一)基本主張:和表象實在論一樣,主張我們的經驗都是心靈表象,而不是外在世界,但它更進一步,認為沒有理由主張外在世界存在。 1?真實是由概念、思想、心靈構成,而不是由物體組成。 2?“外在世界”之實存物(real objects)不能獨立於認知心靈。 四、觀念論(idealism) (二)觀念論的挑戰: 1?導致唯我論(solipsism):唯一存在的就是我的心靈,其它所有東西都是我心靈的產物。 2?什麼東西促成我產生知覺?最簡單的解釋是:外在事物存在。 五、知識(knowledge)是什麼? (一)傳統對知識的定義:三條件 1?真理(truth)條件 2?相信(belief)或接受(acceptance)條件 3?證成(justification)條件 (二)Edmund Gettier(1927-)的挑戰 (三)當代學者的修正:多增加一個條件,即“沒有假命題的證成”。 六、真理是什麼? (一)符合論(the correspondence theory): 1?基本觀點:一個句子所陳述的內容和事實相符就是真,不相符就是假。 2?可能的質疑: (1)“事實”是什麼? (2)“符合”是什麼意思? (3)價值、關係、邏輯、數學等知識並沒有對應的對象。 六、真理是什麼? (二)融貫論(the coherence theory): 1?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