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线的旋转
教学个案
授课教师:北京四中 数学组 张炜卓
课题:曲线的旋转
教学目的:1.认识平面曲线旋转的现实意义和应用
2.体会TI图形计算器在研究问题时方便高效的现代特点。
3.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钻研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方法。
教法:讲授法结合图形计算器实验演示,带领学生实践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预留探索与创新空间给学生。
教具:投影仪、TI-92+计算器
【整体设计】
如何将图形计算器顺利地引入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本课试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借助TI92+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一步步展示动手研究数学的过程,让他们在对“老朋友”的意料之外中体味数学研究的乐趣、认识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并引领他们自觉尝试和掌握现代技术以服务于他们的创造性学习。 教学过程:
简述和回顾曲线旋转的意义与公式
1.研究对象是平面曲线以原点为中心的旋转
2.研究的方法是对曲线上点的坐标进行变换
3.变换的公式: 其中(x0 ,y0 )是原曲线上点P的坐标,(x,y)是曲线绕原点逆时针旋转θ角后所得点P的坐标。
二. 简单应用举例
例1:正方形的旋转,四个顶点分别为(1,1), (-1,1), (-1,-1), (1,-1)的正方形逆时针旋转45o
给旋转角赋值。
B. 输入各顶点的坐标数据,向学生解释第五行再次输入(1,1)是为了连成封闭的正方形。
C. 在C3 C4列中输入公式进行变换: c3=cosθ*c1-sinθ*c2 c4=sinθ*c1+cosθ*c2
D. 依次绘出二者图象(xyline方式):
E. 提问:刚才的变换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事实上:常见的电视和电脑特技中的旋转就是这么实现的。
F. 师:曲线旋转不仅可以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还能解决一些我们之前没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如下面的:
例2:对函数图象的进一步研究
师: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函数,它的最值和单调性大家还记得吗?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开始在空中画图象)
配合大家的讨论作出:
,,图象
师:从大家现在的观点看的图象可能是条什么曲线呢?(同时将显示屏倾斜至竖直)
(学生开始议论)
生A:抛物线。
生B:不对,应该是双曲线。
师:为什么不是抛物线?
生众:抛物线没有渐近线。
师:对,咱们高一就知道y轴和直线是曲线的渐近线,因此我们猜可能是焦点在直线上的双曲线,它不在我们熟悉的标准位置。下面正好利用曲线旋转的知识把它转到标准位置。
使用命令blddata将曲线上各点的坐标采集到数据表格中,并给θ赋值45o/2(逆时针旋转45o/2后与y轴重合)。
在C3 C4列中输入公式进行变换:c3=cosθ*c1-sinθ*c2 c4=sinθ*c1+cosθ*c2
这一计算耗时较长,此机向学生解释道:系统采集了两百多个点的坐标数据填入c1,c2两列,c3,c4是每个点旋转后的坐标,描出就是旋转后的曲线。
作图
师:前面我们只是从图形直观上猜,要断定它是不是双曲线、是什么样的双曲线我们还得从方程上考虑。大家看如果我们要求旋转后在标准位置的方程好求不好求?
众:不好求
师:为什么不好求?因为旋转角不是特殊角吧。下面我们请计算器来帮忙。
设曲线上任一点(x0,y0)旋转后坐标为(x,y)由旋转公式反求有: θ=45o/2。
变形得 代入化简成关于x,y的方程就是标准位置的曲线方程。
【课后反思】
回顾旋转公式后,可以借助TI92+的解方程功能在左式中反解出(x0,y0)作为逆变换(顺时针旋转)的公式。将之与θ取相反数时左式对比二者具有相同的几何实质。
【说明】
本例试图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感性上熟悉旋转的几何直观,为下面的例子作铺垫。
这里的例子我们只对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进行了旋转,但顶点之间线段的情形没作详细论证。
本课的讨论以公式应用为重点,不妨将严密的数学论证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分析】
这里使用旋转角变量θ,学生在自己探索时肯定会作两种尝试:
改变旋转角
改变变换的图形
【设计思想】
这个问题后面的文章还很有得作,首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联系与应用的能力。其次在了解到旋转这种效果的原理后,联系前面研究的平移变换,学生自然会观察和思考更多的特技效果(例如放缩、拉伸等)是怎么实现的,其原理又如何呢?
【设计思想】
这个函数是学生在学习函数时用过很多心思琢磨的对象,当时的研究多集中在函数的性质方面,关注点没有放在曲线的整体属性。可以说当时只完成了部分工作。学习圆锥曲线后终于有机会把它看透了,可又碰到了新的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开国大典》ppt课件.pptx VIP
- Unit 4 Stage and screen 课件(共30张ppt) 外研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2025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docx VIP
- 2024年《知识产权法》形考任务1答案.pdf VIP
- 高一数学备课组长工作总结.pptx VIP
- Moldflow模流分析入门与实战 课件 1.5 创建浇注系统.pptx
- BEVERLY 比佛利 QZBW20S-16净水机 说明书.pdf
- 困难退役军人帮扶计划书.pptx VIP
- 【优质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说课课件.pptx VIP
- 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