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1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眼,理解课文的主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结构美,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 .
国防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好,但语文能力欠缺,语言的感悟能力更显苍白。
知识性的东西学生掌握较好,但分析综合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难点:结合美读,感知课文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 ..
【导入】打开课件,播放幻灯片1 .
(1)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的“自清”二字改名“朱自
清”字“佩弦”。他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初中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毛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变化(播放幻灯片2)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总之,家庭的不和谐是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一个重要原因。
【讲授】背景介绍(播放幻灯片3)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三天之间,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3000多人失踪。一夜之间,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十分震惊,一连几天心绪不宁,充满苦涩、悲愤和彷徨。
四?一二政变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 “ 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我既不能参加革命与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姑作安心的过日子了。我是想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这一生。我终于在国学里找出了一个题目,开始像小儿的学步。这正是往死路上走;但我乐意这么走,也就没有法子。”(朱自清《哪里走》1923年2月)
朱自清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他“躲到学术研究中”,躲到大自然中,既是“避难”,又在与政治保持距离中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
《荷塘月色》就是在这种心情下诞生的。
【活动】初步感知课文的结构美(播放幻灯片4) .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有四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我们第一节课就来欣赏《荷塘月色》的结构美。
请大家思考并分组探讨下面三个问题: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探讨、形成结论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是什么让作者的内心不宁静?(要求学生回答),是现实,是“现实世界”(板书),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造成了人类心灵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所谓“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思量堕地一声哭,领取为人万种难”。 作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现实世界造成了内心的苦闷、烦恼。作者想摆脱掉这种苦闷、烦恼,就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家”,去追寻另一片宁静的天地。
2、游踪:家——小路——荷塘——家。作者得到宁静了吗?为什么?
作者用他的笔描绘出一个清净、自由的世界,我们姑且称之为“荷月世界”(板书),清静、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进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一世界的美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目.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六上《口语交际·习作五》课程教案2.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目.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下《吃穿住话古今》一课程教案2.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下《吃穿住话古今》一课程教案5.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下《吃穿住话古今》二课程教案1.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试题目集上册期末测试题目及答案.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doc
- 人民教育出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说课稿.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2课《故都的秋》导学案1.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课程教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练习题目.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二第9课《赤壁赋》课程教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课程教案.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说课稿.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五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doc
- 2016人民教育出版语文必修四《谈美》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