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10-210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总结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17.小草之歌(1)教案 语文S版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课题目为“小草之歌”,实际上就是一首关于“小草”的诗歌或歌谣。
诗歌共七节。首先从小草的“小”说起。小草是“小”得,大千世界他很渺小,地位也微不足道,对大自然的依赖也很少。诗歌的前三节在述说了小草“小”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总起全诗,点明小草的无私奉献和美好品质。接下来四至六节就分别诉说小草的贡献:防洪、固沙、美化环境。最后,以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持奉献的精神结束,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小草在美化环境、抵制环境恶化方面的巨大作用,也可以体会到渺小事物的无私奉献和巨大作用,从诗歌形式、内容、语文知识、社会知识方面都有广阔的挖掘空间。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的语言积累,对于诗歌这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体会,有感情朗诵诗歌并背诵下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难处。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也有一定得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充分诗歌的内容,但对于一些特殊含义的表达,如“献出一点绿色在天地间闪耀”、“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得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表面,因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渺小”“奉献”“生命”等具有深层社会含义的概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这一课中我设计了提炼——讨论——对比——拓展的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主要是前三节),提炼小草的特征,让学生明白小草的“小”,同时再读诗歌让学生明白小草在保护环境上的巨大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得出“小”与“大”的对比,从而得出小草的无私奉献和美好品质,之后通过拓展更加全面的了解小草的特点和品质。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计”“奉”“福”“缺”“丘”“扮”“娇”“辽”,掌握“渺小“惭愧”“索取”“天涯海角”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讨论总结小草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小草无私奉献、顽强等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并讨论总结小草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小草的“渺小”与“无私奉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初读诗歌,学认字词——二读诗歌,提炼特征——三读诗歌,讨论对比——四读诗歌,感悟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导 案(教 师活 动)
学案( 学生活 动)
设 计意 图/微 课设 计指 导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1.课件展示小草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为草加一个形容词。)
2.展示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带领学生理解小草的“小”。
摘自网络:小草本来是草本植物中小弱者的统称,也可以作为茶叶和中药远志苗的别称。另外草稿或者草书中字形小巧者也可以称之为“小草”。有同名歌曲、人物昵称和相关电视剧《我是一棵小草》。
矮小草本,常成紧密的植丛。秆纤细,无毛,高10-25厘米,直径约0.5毫米。叶集生于基部,叶鞘在近地面处密集成纤维状;叶舌极短,具短纤毛;叶片窄线形,常卷折成针状,长1-6厘米,宽0.8-1.2毫米,上面有时具稀疏白色长柔毛,边缘增厚。
3.提问学生:根据以上提问,那一个形容词更加适合形容“草”。
4.揭示课文:小草虽然小,但它的作用却很大。
学生观看图片形成对草的基本认知,讨论交流为草加一个形容词,学生可能讨论的词有“绿”“美丽的”“小”。
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片感受小草在外观上的“小”,形成对草“渺小”的认识。
以强烈的图片对比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激起学生对小草的基本认知,为学生学习诗歌,了解小草的“渺小”和“无私奉献”
微课设计:可以带领学生讨论,小草的特征,让学生在正式学习诗歌前对小草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初读诗歌,学认字词。(约10分钟)
1.
第一
行简短交流之后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字词,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2.对相关字词,提问同学,进行
讲解。
3.对重点字词,要求学生组词造句,加深理解
学生以自己的字词积累初读诗歌, 圈划自己不能认清、读对的字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了解自己本课字词的认知缺陷。
让学生通读课文,圈划字词,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以此为基础展开学生的字词教学,现实而有效。同时,读课文还能使学生增加语感,更好的体会诗歌。
三、再读诗歌,提炼特征。(约5分钟)
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读诗歌,重要让学生朗读前三节,并引导学生提炼小草的特征(关注多次出现的字眼)。
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形成对小草的认识,如:渺小不气馁、不计较、奉献等,通过老师引导关注多次出现的字眼,最后形成对小草“渺小”的认识。
微课设计: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小草的特征,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