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党支部制度汇(编精华版)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环”字遇险记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读“嚷、纠、偏、退、瞅、隙、冤、枉、捺、纳、恍、揭”12个生字,理解“不偏不倚、屏息凝神”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环”字历险的经过,感受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环”字历险的经过,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
【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用于表演读的生字卡片。
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汉字游戏。(课件出示)?
游戏一:给下列汉字添一笔或减一笔变成其它的字。
大 木 方 土
游戏二:给下列汉字替换部首变成其他的字。
篇 忧 诀 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仓颉城,了解“环”字的遇险记吧!(课件出示仓颉城画画)要读懂这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哪些学习要求。?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同桌互相正音。
(2)通过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相互交流等途径,理解有关词语。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环”字在仓颉城里有哪些经历?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学生按自学提示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出声读、合作读等)?
三、交流自学体会。?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关于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指名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嚷 赳 偏 退 瞅 隙 冤 枉 捺 纳 恍 揭
重点指导:“嚷”是翘舌音、后鼻音;“瞅”不要读作qiū;“捺、纳”声母是n;“揭”的发音可与“间”比较正音。?
(2)关于新词。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雄赳赳 空隙 冤枉 纳闷
揭开 不偏不倚 屏息凝神
热闹非凡 泪涟涟 前因后果
一拥而上 恍然大悟
②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能用其中的一个句子说一句话吗?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拥而上、不偏不倚、屏息凝神、热闹非凡、前因后果、恍然大悟”这些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四、合作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批画,质疑问难。
2.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
3.各小组将悬而未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讨论,教师将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课件出示问题组)
(1)“环”字是怎样遇险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汉字?
(2)你认为“环”字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学生再读课文,再次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参与讨论、点拨:
(1)“环”字是想找朋友去玩,而碰到坏人“土”字,引发后面的故事的。
(2)“环”字是个贪玩、粗心、单纯的孩子。
(3)学生可以自由畅谈,但要言之有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这篇课文较长,学生单独把它读完可能比较费力,如果分角色朗读,那就轻松多了,也有趣多了,让我们试一试吧!
2.学生自愿举手,教师分配角色。
(课件出示:角色分配:“土”字、“环”字、“娃”字、“怀”字)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揣摩角色的性格,设身处地地体会角色的情感,如“土”字连骗带枪,“环”字深受委屈,“娃”字大呼小叫,“怀”字气急败坏等。另外课文中对动作,神态的描写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浮出生动的形象,帮助进入角色)?
六、小结拓展。
1. “环”字遇险记让你明白了什么??
(指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添一笔或减一笔,变换笔画的位置可变成其它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注意书写规范)
2.“环”字遇险的过程也真够悬的!(课件出示)请你在“浪、好、太”这三个字当中选一个字,想象一下它会遇到什么危险,结果怎么样?
【板书设计】
环? 土
坏? 王
坯
环
书写汉字要规范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想象奇特的童话,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故事情节,并进行再创造,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2.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平时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提升。教学环节精简,突出“分角色朗读”这一训练重点,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积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