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重庆市改提造升传统产业的研究-1
关于重庆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研究 2005-8-2 12:55:00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不同的内涵。高新技术是高技术、新技术的统称。高技术是指代表一定时期内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技术,当代高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以及原子能技术。新技术是指某个时间点以前没有出现的技术,但不一定是高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则是指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应用价值的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或最新的技术。 所谓传统产业,是相对于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新兴产业而言的,具体是指在各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兴起较早,有一定产业基础,主要采用传统技术和方式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产业,主要是工业,也包括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一个行业或产业内部可能同时包括传统性质的子产业和现代性质的子产业,传统产业中可能既有传统技术型产品,也有高新技术型产品。当产业中传统技术型产品占主导地位时,可称之为传统产业;当产业中高新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时,可称之为高新技术产业。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不断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管理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的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之中,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我市传统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市传统产业的基本情况 建国后,重庆传统工业大致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 1.“一五”时期,工业结构由轻型向以能源、机械为中心的重型工业倾斜,此间建设资金的80%以上投向重工业,重工业产值构成由33.1%上升为44%,轻工业产值由66.9%下降为55.9%。 2.“二五”期间,工业投入又重点向以冶金、煤炭、化工为重点的重工业倾斜,轻工业产值构成下降为49%。 3.“三线”建设时期,工业结构向兵器为骨干的机械工业和为之配套的化学工业方向倾斜。在长达10多年的“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重庆及周围地区部署了大批“三线”工业,通过内迁植入和新增投资兴建了兵器、船舶、电子、航天等类型的军工企业、科研单位90多个,同时迁扩建了近100家为其配套的机械、仪表、化工等企业。 通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重庆工业生产力全面拓展,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为骨干的重型工业结构体系。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优化。从1979年开始,国家注重发展消费品工业,强化对轻纺工业的投资。“六五”时期,我市轻工业投资首次超过重工业,家电、纺织、食品、轻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八五”以来,我市重点培育的汽车、摩托车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峡工程建设、库区百万移民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建材行业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以来,通过实施技术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产品,我市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具备了一定基础,200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值的比例达到了18.9%。 从整体上看,经过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我市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工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性较强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按照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1995年7月发布的《经济类型划分标准与代码》,在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我市39个大类的产品都有生产,生产门类齐全率达到97.5% ,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冶金、机械、纺织、轻工、能源为主的产业格局。 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343亿元,第二产业(含建筑业)为976亿元,第三产业为931亿元。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68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4.2%,工业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259亿元。从工业产品技术性构成来看,高新技术型产品产值为427亿元,仅占18.9%左右,传统技术型产品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从工业行业结构来看,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7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而以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冶金、机械、纺织、轻工、能源为主的传统产业占据大部分比重。 工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而在工业领域中,传统产品、传统产业又占有绝大部分比重,有着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基础,是我市工业经济乃至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浙江省浙北名校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数学课堂中错题本的使用效果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土木工程施工——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年整理.pdf
-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ppt VIP
- 2024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综合题).docx VIP
- 全国高考高校体育单招考试必备重点英语单词(复习必背).docx
- 浙江省浙北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VIP
- 第五章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茶叶安全生产(2学时).ppt VIP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物理押题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