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doc
壮医术语英译规范性问题及建议蒙洁琼
【摘 要】 目的:探讨壮医术语英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相对统一的翻译标准。方法:研究中医术语英译历程及其对壮医术语英译启示。结果:壮医术语英译应在保证其准确性基础上,可借鉴中医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形成自己相对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结论:研究壮医术语英译的规范性不仅能避免中医术语翻译早期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术语翻译对外宣传和推广壮医。
【关键词】 壮医;术语;规范性;翻译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11-04
Abstract:Objecttve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translation of zhuang terms and from relatively unified standards. Method By analyzing the history of term transl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its revelation to that of Zhuang Medicine is achieved. Result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n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at of Zhuang Medicine to form its own relatively unified standard. Conclusion Discussing the normalization of term translation in Zhuang Medicine not only can avoid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early term transla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but also can help to promote Zhuang Medicine to the world.
Keywords:Zhuang Medicine; Term; Normalization; Translation
由于壮族语言的特殊性及专业壮医翻译人才的短缺,国内对于壮医的英译研究可以说处于空白状态。笔者依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壮医翻译”“壮医英文”“壮医英语”“壮医外语”等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仅得到一篇有效文献,该文主要对壮医药名词术语的分类、特性、选词原则及选词工作流程进探究,仍然没有进行壮医药的英译实践[1]。在多数如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对外交流活动中,不仅缺少壮医药英译人才,更重要的是缺少可以查找借鉴、较为规范系统的壮医术语英译资源。临时充当翻译的人员大都是中医英译出身,碰到一些壮医特色的术语及表达,只能一带而过,甚至略过不译。
壮医术语不仅能体现壮医的概念思想,更是其区别及沟通不同医学文化的必然途径,以上局面不仅给壮医药的对外交流及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损害,同时也阻碍了壮医药本身的发展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在翻译实践中进行系统、规范,形成规范性较强、可信度较高的壮医术语英译资源,为更系统更详实的翻译研究打下基础。
1 中医术语英译历程及其对壮医术语翻译启示
壮族先民虽然居处南方,但由于长期、频繁地与汉族人民交流,壮医的发展不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如对阴阳、形体内脏的认识等,均与传统中医有密切的联系。此外,在对壮医的整理过程中,亦有意无意地应用中医学的理念,把零散的壮医医疗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可见,现有壮医的理论中有与中医理论相重合部分,研究中医术语英译的经验及结果,将对壮医术语的翻译有借鉴意义。
早期中医术语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之前,当时翻译的一些术语如acupuncture(针刺)和moxibustion(艾灸)沿用至今。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中国学者开始直接参与中医的对外翻译工作。少数专家开展了中医术语英译的研究,认识到由于中国古代汉语句读、韵律、语法、一词多义、缺少翻译人才等因素导致翻译难度增加[2]。这一时期中医术语英译百花齐放,翻译方法、选词方面纷乱复杂。如《中国医史》中“气”、“五脏”、“六腑”、“三焦”等采用的是音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分别翻译为“chi”、“the five‘tsangs’”、“the six‘fus’”、“san chiao”[3], 而《中国医学》中哲学部分的“气”音译为“ch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