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植物基因工程概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_植物基因工程概论课件.ppt

实例:外源蛋白马铃薯淀粉粒定位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 用作种子生物反应器的玉米植株 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马铃薯 转鱼抗寒蛋白基因的番茄 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 植物基因工程是以植物为受体的一种基因操作,即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因克隆、遗传转化,以及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从而使受体获得新性状的技术体系。 上世纪40年代——70年代初 分子生物学领域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对于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DNA是遗传物质被证实 1944年,Avery O.T.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2-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 Watson和Crick 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 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 3-“中心法则”的提出 以Nireberg等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确定了遗传信息以密码方式传递,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到1966年,全部破译了64个密码子,并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1-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 Smith等分离并纯化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 II,1972年,Boyer等相继发现了EcoR I一类重要的限制性内切酶。 2-DNA连接酶的发现和应用 1967年,世界上五个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DNA连接酶,特别是1970年Khorana等发现的T4 DNA连接酶具有更高的连接活性。 3-反转录酶的发现和应用 1970年,Baltimore等和Temin等各自发现了反转录酶,完善了中心法则,使真核基因的制备成为了可能。 1972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P. Berg等首次成功地实现了DNA的体外重组。 1973年,Stanford大学的Cohen等成功地利用体外重组实现了细菌间性状的转移。 这一年被定为基因工程诞生的元年。 提取 目的DNA 酶切 DNA片段 导入到细菌中 重组菌的筛选 序列分析和基因表达等研究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流程 载体 下课啦!!! * 植物基因工程 提 纲 研究背景 目的和意义 内容和技术路线 结 论 结 果 植物生物反应器: 利用植物这个系统,包括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株植物为工厂来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药用蛋白、工业用酶等。 植物生物反应器潜在的优势: 生物活性高 安全性高 遗传的稳定性 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研 究 背 景 抗乙肝番茄(西红柿) 蔬菜水果通过“基因手术”成为“天然药物” 植物生物应器在产业化运用中存在的困难: 1.外源蛋白表达量低。 2.需要下游分离技术的支持,生产成本高。 降低外源蛋白的分离成本,同时提高表达量是实现植物生物反应器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解决的途径: 高活性特异表达的调控序列。 将外源基因定位表达于某个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淀粉体等。 Daniell等将霍乱毒素β亚基(CTB)成功地导入到烟草的叶绿体基因组中表明有功能的低聚物达到了总可溶蛋白的31.1%。 江乐应用膜定位元件把外源基因锚定于液泡上。达总可溶性蛋白的47%。 Staub等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靶向定位在内质网中,其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10-100倍。 Artsaenko等将ScFv抗体基因转入马铃薯,结果表达的ScFv在马铃薯块茎中达到可溶蛋白的2%。 定位于淀粉体中 淀粉体是贮藏组织中淀粉合成的场所。其表现为形成团粒结构-淀粉粒。 马铃薯淀粉粒光镜下观测结果 马铃薯淀粉粒电镜下观测结果 淀粉粒由两类多聚葡萄糖组成,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 由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聚糖 支链淀粉 由α-1,4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分支的多聚糖 淀粉生物合成途径: AGPase: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GBSS:与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 SBE:淀粉分支酶; DBE:淀粉去分支酶 GBSS(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 ——淀粉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GBSS有两个Isoforms—GBSSI和GBSSII。 从1987-1995年:人们相继在谷类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突变体中发现随着GBSSI活性的下降或丧失,贮藏器官中直链淀粉合成量下降或根本不合成,由此说明GBSSI是唯一决定合成贮藏器官中直链淀粉的基因。 5’ 3’ 外显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