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侨光科技大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纲要-侨光科技大学.ppt

奈米概論 主講人 : 許信儀 中華民國 95 年 3 月 2 日 綱 要 一、 認識奈米 二、 摩爾定律(Moore’s Law) 三、 自然律與奈米科技 四、 奈米科技應用概述 五、 我國奈米科技策略 六、 奈米科技的過去與未來 七、 奈米革命 八、 結語 一、 認識奈米 1、 什麼是奈米? 國科會科技資料中心主任孟憲鈺:「奈米不是一種米」。 1奈米(1nm)=10-9公尺(m),即十億分之一公尺 。 地球 一粒彈珠 2、 奈米現象 物質在介於1~100nm之大小時,會產生特異的物理現象。 更堅韌、更有磁性、更能導電、 更抗熱等。 全新材料。 二、 摩爾定律(Moore’s Law) 1 、 1950年代的第三波資訊革命,就是 奠基於矽半導體產業的「微米化」製程。 2 、1964年半導體專家摩爾(Gordon Moore),也是英特爾公司總裁,曾經提出所謂「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在可見的未來中,「每逢約18個月,半導體晶片內的電晶體數目可得倍增(double)」。 3、奈米科技是設法操縱(manipulate)個別原子和分子,以組合為產品的技術。換言之,奈米科學的真正意義是當材料尺寸減小到納米等級後,這所表現出的一些新奇的物理效應。發現、操作、利用這些效應,可能會在資訊、生物、能源領域帶來深刻的技術革命。 4、奈米科技需要廣泛的領域智識技術相配合才能發揮其力量。這各方面學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材料等各學問。 三、 自然律與奈米科技 1、在大自然中,處處可見「奈米結構」和「奈米組裝」的自然神秘現象。 2、在奈米科技的領域裡,我們正在學習模仿這種自然律的應用。 3、矽科技(silicon technology )就是正在利用並操作自然律的化學反應將矽原子變成矽結晶,從矽結晶製作為微晶片。 4、「奈米科技」為突破上微細化技術性困境,就將物質藉化學反應來先製造出微小的原子或分子,再讓數十億的這些原子在一個桶內混合而先讓各原子或分子結合為聽明的建築磚塊,再從這些建築塊藉「自動組裝」的自然律形成為所需的聰明材料。 5、從奈米科技的觀點,模仿這種「自己重疊」或「自動組製」的自然律也叫著”桶化學”是建築工程能夠成功建造的關鍵,也造出許多奈米世界的遠界。 6、過去的科技致力於使用傳統電子工程「由上而下」的微細化技術來製作微回路,但奈米科技就是恰恰相反,「由下由上」的技術,就是讓分子的自動組裝特性主動解決這個麻煩的過程。 四、 奈米科技應用概述 1、微電子器材 2、奈米材料 3、生醫和農業 4、環境與能源 5、國防工業 因應未來10年間的奈米電子競賽,工研院的產業化研發重心集中在最有希望致勝的五大類明星產業上。 第一項微機電系統 CMOS矽晶片是半導體製程,是台灣目前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台積電在2003年將可推出線寬僅90奈米的找程,下一個目標是65奈米依估計矽晶片半導體製程可能到9奈米的極限。 第二項:新世代顯示器 採用奈米碳管場效發射的顯示器。 高分子材料所做出的「可撓式顯示器」。 第三項:奈米電射光源 奈米電射光源是由少量原子所聚集而成的物體所構成的「量子點」。量子點電射(quantum dot lasers )是一種未來光通訊可用的光源。 第四項:高密度資訊儲存媒體 目前一片DVD的儲存量是4.7Giga-bytes,若是儲存點大幅縮小(即儲存位元密度提升),估計未來將可達到兆位元為單位的密度,容量(儲存量)將是現在的200多倍。 第五項:微型燃料電池 預估2006年時,我國可以研發出待機長達50天的手機電池。筆記型電腦電池可以延長到12小時。 六、 奈米科技的過去與未來 過去 1959年 諾貝爾獎金得主,著名物理學家費曼在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年會上演講專題”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中提出為奈米科技開拓了新視野和遠景。 1962年 日本物理學家久保亮五提出了著名的久保理論的「量子限制理論」來解釋金屬超微粒子所呈顯的能量不連續現象。是後,科學家開始瞭解到物質在超微形態(奈米尺寸)之下,會表現不同於平時所見的性質。 1974年 日本科學大學教授谷口紀男率先著作奈米科技書,命名 ”Nanotechnology” 1982年 IBM在Zurich Researth Center 兩位科學家Gerd Binning 和Heinrich Rohrer研製了世界第一臺「掃瞄穿隧式顯微鏡」可以觀察到金屬物質表上單個原子排列的儀器。 19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