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会议导读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次会议导读ppt.ppt

「宋元學案研讀會」 導讀綱要 泰山學案(一) ---《春秋尊王發微》--- 孫泰山生平簡介 孫復,字明復,號富春,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生於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卒於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得年六十六歲。 世稱泰山先生。其父早亡,家境貧困。范仲淹曾給予孫復經濟上的資助。孫復的仕途並不順遂,據《宋元學案》記載:「四舉開封府籍進士不第,退居泰山,學《春秋》,著《尊王發微》十二篇」。 而由《宋史˙儒林列傳》所言:「范仲淹、富弼皆言復有經術,宜在朝廷」可知,孫復後經范仲淹、富弼的推薦,歷任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累遷殿中丞等職。 孫復以治經為時人所重與胡瑗、石介,並稱「宋初三先生」。 石介亦曾於孫復門下從學。 本次研讀會所要討論的主題即是以《宋元學案˙泰山學案》中所收錄的《春秋尊王發微》為主題。 《春秋尊王發微》 的解經要旨 一.不以三傳為解讀《春秋》的唯一進路。他說:「專守左氏、公羊、穀梁、杜預、何休、范寧之說而求於《春秋》,吾未見其能盡於《春秋》者也。」(《孫明復小集·寄范天章書二》。) 《春秋尊王發微》 的解經要旨 二.廣引孔子之言以詮解《春秋》大義。例如,在論「鄭人伐衛」時,即引《論語˙季氏》之言,而稱: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非諸侯可得而專也。諸侯專之,猶曰不可,況大夫乎!吾觀隱、桓之際,諸侯無小大皆專 而行之,宣、成而下,大夫無內外皆專而行之,其無王也甚矣!孔子從而錄之,正以王法。凡侵、伐、圍、入、取、滅,皆誅罪也。鄭人,微者。(鄭人伐衛。) 《春秋尊王發微》 的解經要旨 三.以「尊王攘夷」思想貫穿對《春秋》的解讀。 《春秋尊王發微》 的思想要旨 一.「尊王」:孫復論《春秋》以「尊王」為題旨,《總論》開篇即言:「孔子之作《春秋》也,以天下無王而作也,非為隱公而作也」。 二.「攘夷」:孫復發揮「尊王」之旨而言「攘夷」。他主張當王道行於天下,必能安天下,而解夷狄之患。孔子作《春秋》亦正是傷周室之不振,而欲藉《春秋》以明王道。 文獻導讀 孔子作《春秋》,專其筆削,損之益之,以成大中之法,豈其日月舊史之有闕者,不隨而刊正之哉﹖此云「夏五」,無「月」者,后人傳之脫漏爾。(桓十四年,夏五。) 文獻導讀 不書「正月」者,定公未立,不與季氏承其正朔也。是時季氏專國,昭公薨于乾侯,及歲之交,定又未立,故略不書焉,所以黜強臣而存公室也。(定元年,春王。) 文獻導讀 舍未踰年,稱「君」者,孔子疾亂臣賊子之甚,嫌未踰年與成君異也。故誅一公子商人為萬世戒。(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 文獻導讀 周禮,九命作伯,得專征諸侯。若五伯者,皆非命伯。召伯賜齊侯命,尹氏策命晉侯,《春秋》皆不錄之,故孟子曰「三王之罪人」。又曰:北杏之會,桓公獨書爵者,孔子傷周道之絕也。桓公既入,乘天子衰季,將伯諸侯,乃會宋人、陳人、蔡人、邾人于此,首圖大舉。夫欲責之深者,必先待之重,故北杏之會,獨書其爵以與之也。(莊十三年,齊侯、宋人、陳人、、蔡人會于北杏。) 文獻導讀 生殺之柄,天子所持也,是故《春秋》非天子不得專殺。王札子,人臣也。王札子人臣,殺召伯、毛伯于朝,定王不能禁,專孰甚焉!故曰「王札子殺召伯、毛伯」以誅其惡。(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 文獻導讀 《春秋》之義,非天子不得專殺。此言「陳人殺其公子禦寇」者,譏專 殺也。是故二百四十二年無天王殺大夫文,書諸侯殺大夫者四十七,何哉﹖古者諸侯之大夫皆命于天子,諸侯不得專命也。大夫有罪,則請于天子,諸侯不得專殺也。大夫猶不得專殺,況世子母弟乎﹖春秋之世,國無大小,其卿、大夫、士皆專命之,有罪無罪皆專殺之,其無王也甚矣!故孔子從而錄之,以誅其惡。稱君、稱國、稱「人」,雖有重輕,而其專殺之罪則一也。(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文獻導讀 隱、桓之際,天子失道,諸侯擅權。宣、成之間,諸侯僭命,大夫專國。至宋之會,則又甚矣。何哉﹖自宋之會,諸侯日微,天下之政皆大夫專持之也。故二十九年城,三十年會澶淵,昭元年會虢,諸侯莫有見者。此天下之政皆大夫專持之可知也。(襄二十七年,會于宋。) 文獻導讀 春秋之法,諸侯不生名。生名,惡之大者也。此年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十五年鄭伯突出奔蔡,莊十年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僖十九年宋人執滕子嬰齊,二十五年衛侯燬滅邢,昭十一年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於申是也。桓大逆之人,諸侯皆得殺之。穀伯綏、鄧侯吾離不能致討,反交臂而來朝,故生而名之也。(桓七年,穀伯綏、鄧侯吾離來朝。) 文獻導讀 稱「人」以執,惡晉侯也。五等之制,雖其國家宮室車旗衣服禮儀之有差,而天子命之,南面稱孤,皆諸侯也。其或有罪,方伯請于天子,命之執則執之,不得專執也。有罪猶不得專執,況無罪者乎﹖春秋之世,諸侯無小大,唯力是恃,力能相執則執之,無復請于天子,孔子從而錄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