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州博物馆场地范例.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博物馆 城规14-2班 汪雅静 袁雪 博物馆的设计者? 美籍华人贝聿铭 1983年获普利兹克奖 2006年,85岁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背景 85岁的贝聿铭,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同时,几十年来,贝老在世界各地也设计过诸多风貌各异的博物馆建筑。对这一类的公共建筑,可谓得心应手。因此,请贝聿铭来为苏州博物馆做设计,可谓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如此微妙的地点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都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千夫所指。但对85岁高龄的贝聿铭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他早在孩童时代就已种下的梦想。 当苏州博物馆确认选址后,面临的社会环境? 新馆建在拙政园的心脏上 废了忠王府,伤了拙政园 救救忠王府,救救拙政园 贝老可谓是压力重重,也让·贝老更加重视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 区位分析图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 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米。 平面到剖面 博物馆采用了一层地下室的构造方式,既较好的和周边古园林建筑的揉和在一起。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的节能保温效应。 地下室一部分位于中庭水景之下,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防水防渗问题。保证了博物馆的温度适宜。 环境制约分析 我们都知道,苏州以古典的建筑闻名,而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就是低矮的。为了与周围环境达到吻合,所以贝聿铭将博物馆设计成地上两层,地下又加一层。这也体现了贝律铭的又一思想,不高不大不突出,这使博物馆与周围观景更好的融洽在一起。 景观分析 山、树 置桥 安亭 设台理水 景观分析 叠瓦 构门 景观分析 窗 灯 场地功能分析 场地功能分析 博物馆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体块。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现代艺术展区,教育,行政办公;中部则是中央大堂,庭院。三大体块相互联系,和东部拙政园体系相为一体。 交通流线分析 串联+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 交通流线分析 新馆在交通流线设计商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流线设计。新馆分成中部,西部和东部三大体块,并以中部为中轴线。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布置有主出入口、庭院、中央大堂及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临时站区、贵宾接待、图书馆稽查室等。3个体块以中央大堂为放射区,以西部和东部进行围合,基本布置为放射式。新馆西部南面的几个展区也有放射式的特征。而就其最具特色的西部北面的主展区而言,更具串联+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的特征。 苏州博物馆的基本形态 苏州博物馆有近传统四合院的布置形态。不算突出的门面,入馆前有一庭院,婉约而舒朗,正如园林设计的欲言又止。 建筑的楼层不高,几乎递进式的结构呼应中国传统庭院的设计风格。 ·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新的屋顶被贝聿铭重新诠释,演变成新的几何效果。 · 精妙之处则是从新馆任一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及更远处苏州传统民居的坡度几乎不差分毫。 新型建筑材料和形式的应用 入口大门设计: 门头以传统的落水形式衍生出的双层的玻璃和钢结构形式,既 凸显其气势,又体现了对传统结构、式样和材料的继承与创新。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