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理论的哲学遐想-GEOCITIES.ws.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量子理论的哲学遐想-GEOCITIES.ws.ppt

量子理論的哲學遐想 量子通訊及量子電腦的發展 Johnson Lin前言 量子力學是近代最重要的理論,在應用上非常成功,舉凡目前所有的電子資訊及光電產品,甚至未來的量子電腦、量子通訊,都用到量子理論來發展。 在極微小的尺度下的量子行為,讓所有的物理大師困惑不已,愛因斯坦打從心底不願相信的說『上帝不丟骰子』,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理查費曼也曾說『全世界沒有人真的瞭解量子力學』。 由於量子力學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完備性及呈現的奇異現象,啟發了我們在人生哲學上的想像空間….. 量子力學引申的遐想 一種連愛因斯坦都反對的EPR”如幽靈般的超距作用”證實的確存在,是否隱含著心電感應等奇異現象有解?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任何的觀測都會影響到被觀測者(測不準原理),甚至造成波函數(機率)崩潰…如果擴大解釋:假設有人真會算命,一旦他算過(觀測)你的命後,無論他是否告訴你,你的命運也將改變… 無中生有是可能的嗎? 所謂的真空是真的真空嗎?宇宙的誕生是不是一種無中生有的過程? 氣功大師能夠從封閉的瓶中取物,是利用量子力學的”穿隧效應”嗎? 從宇宙到生命的產生是一種“有序”還是“無序”的過程?是可逆還是不可逆? 量子通訊及量子電腦未來對我們有什麼重大的影響? 量子理論基本觀念及EPR由來 主要應用於原子或更小實體的物理定律。 量子理論的核心是測不準原理和波粒二象性概念的結合。 量子理論的發展上,有兩大派別互相爭論。一派是以愛因斯坦、普朗克、薛丁格等的非主流派(現今認為),另一派則是波恩、海森堡、喬登、鮑立等以機率為論點的哥本哈根學派。 愛因斯坦曾說『上帝不丟骰子』以反對另一哥本哈根學派,更不能忍受量子力學的”觀測論”,亦即”觀測創造出事實(reality is created by observation)”的立論。 EPR弔詭,即是愛因斯坦等人提出反機率論者的論述,然而經由驗證,代表「世界的下一步是隨機的」的量子學派得到現今大多數物理學家的認同。 EPR的實驗結果 簡單的說 1935年愛因斯坦(Einstein)在普林斯頓與普多斯基(Boris Podolsky)、羅森(Nathan Rosen)兩位物理學家聯合設計,寄以反駁測不準原理之機率論點。 愛因斯坦等人假想一種實驗:由原子產生的兩個光子以光速各奔東西,在測量其中一個狀態後,可推算另一個精確狀態(能量守恆)。如此即違反測不準原理。 (附錄2) 驚異的實驗結果 直到1982年亞斯培克特(Alain Aspect)在巴黎大學所做的高精密度的實驗,證實愛因斯坦不相信的的EPR”如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確實存在。 當觀察其中之一個粒子,確實影響了被觀測的粒子,同時也影響了以光速分離的另一個粒子。 是”什麼”可以超過光速”通知”且影響另一個粒子讓測不準原理成立? EPR的重大影響 EPR的”天才”想法,儘管當時無法實驗證實,卻引起了世紀大爭論,促進了對量子物理學更深入的瞭解,對未來量子理論及量子電腦等應用產生了巨大貢獻。 這種”一對光子或粒子不論多遠都會互相影響其狀態”的現象稱為量子糾纏 (quantum entanglement):即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古典的強關聯。 量子糾纏態的這種非局限性(附錄1)是實現量子遠距傳輸(隱形即時且超光速)、量子密碼學、量子電腦的重要基礎。 日內瓦大學的 Nicolas Gisin的研究群實驗證實『粒子的相關不隨距離增加而衰減』。暗示了在宇宙遙遠一角的量子事件可能影響到地球上的事件。 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 李嗣涔(台大校長)曾認為特異功能人之所以可將玻璃瓶內物品移出瓶外,是發功後產生的穿隧效應作用。(不過許多物理大師並不認同) 可以假想微觀的粒子,因具有”波”的特性,而穿透…. 電子顯微鏡就是利用探針在物體表面穿隧效應造成電流變化來”觀看”物體。 穿隧效應說明 所謂「穿隧效應」就是指粒子可穿過比本身總能高的能量障礙 在一有限能量璧障V之內運動的粒子(電子或原子),即使不具備大於能量壁障V的機械能E,依照量子力學的敘述,粒子仍然可以自身波-粒的特性與外界進行粒子交換。 根據「量子力學」,由於質點具有波動性,因此可以穿越比其總能量更高的能量障壁,這種效應在「古典力學」中是不可能的。 穿隧的機率和距離有關,距離愈近,機率愈大。而微小粒子穿透位能障礙的能力與其質量成反比。 觀察導致-被觀察者的狀態改變 在量子世界中,未觀察時粒子是屬於疊加狀態(簡言之僅能用機率描述,深入的說可用薛丁格波方程式描述),一旦經過了觀察測量即造成機率崩潰後的狀態。 對於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有效測量,必將在可觀測的意義上使粒子原來的運動產生不可逆的改變。這種不可逆的改變起因於量子力學的互補性原理(Complementarity)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