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已是旧风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烟波已是旧风物.doc

烟波已是旧风物   摘要:丘逢甲是近代中国很独特的一位人物,他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之巨子”,黄遵宪称其“天下健者”。逢甲公出生武术世家却弃武从文考取进士,东宁才子弃官从教,戎马书生举义抗日,内渡后又办学兴教,探求救国之路。其人生跌宕起伏,其情感浓郁强烈。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处在近代中国激荡洪流中的丘逢甲。   关键词:丘逢甲;甲午战争;台湾;近代史;教育   晚清中国有这么一位文人,以进士出身却辞官不做,醉心教育,但又心系国家,文人武相,大举义旗,反抗外侵,文采奕奕,铁骨铮铮――他就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丘公祖籍广东,生于台湾,长于台湾,少年得志,24岁便得为进士,授任工部主事。但官场的腐败令其反感,不久辞官回台,于台中教学。乙未年反割台斗争中任义军统领,反抗日军,创建台湾民主国。斗争失败后内渡广东,其后在潮汕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1900年创建岭东同文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支持维新立宪,要求改革弊政,其思想随时代潮流演进,逐渐倾向民主革命,在其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时利用职务之便,参与筹划潮州黄冈起义并多次保护革命党人。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1912年2月病逝于镇平县淡定村,终年48岁。   一、甲午战后反割台,铮铮铁骨中国心。   1894年甲午战争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国运走向,日本迅速崛起为东亚大国,而中国则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之中,艰难地争扎。此时30岁的丘逢甲在台中教书,紧张忧虑的关注着时事,并与主管台湾的唐景崧商议筹办团练,动员大户捐资的同时,率先变卖家财捐为军饷,丘家兄弟三人俱入义军,“一门三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举岛悲愤,台民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1]丘逢甲闻讯当即刺破手指,愤而血书“抗倭守土”四字,随即率台湾绅民集会抗议,并以“工部主事同列全台义勇”的名义,上书清廷,请求政府放弃割台,“和议割台,全台震骇。…全台非澎湖之比,何止不能一战?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2]但清廷回复“割台系万不得已之举。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又台湾孤悬海外,终久不能据守。”[3]并规定了割台时间,“交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日本人,改衣冠。”[4]电文传出,丘逢甲对于清廷丢车保帅的做法愤怒之极,遂与父兄亲族商议抗日应战,誓不臣倭。面对清廷决意割台,丘连日与众乡绅商议保台之法。陈季同(曾任清政府驻法公使)此时提出:“万国公法有‘民不服某国,可自立民主’之条,全台生民百数十万,地方二千余里,自立有余。”[5]丘遂倡议自立台湾为民主之国,1895年5月15日台湾绅民电总理衙门及各省大吏:“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惨曷极!伏查台湾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6]台湾及全国舆论的愤愤给清政府极大的压力,但面对日本的紧逼,挽回台湾已无可能,弱国无外交!5月25日,众人推举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副总统,林维源任议长,改元“永清”,正式成立台湾民主国。5月29日,日本开始进攻台湾,于澳底登陆。由于唐景崧布防不当,日军进展顺利,攻占台北当天唐景崧撇下台湾化装成老妇逃至厦门,清政府下令所有义军停止抵抗,准备内渡,但丘逢甲毅然继续筹划南北义军抗敌事宜。战事的持续发酵,情况愈来愈不利于义军,由于兵员不足,粮草奇缺,装备落后,经历一个多月的激战,义军逐渐涣散。此时的丘逢甲几近绝望,曾试图自杀,但为谢道隆劝阻:“台虽亡,能强祖国则可复土血耻,不如内渡也。”[7]这给逆境中的丘逢甲指出保存实力退却的方案。随着朝廷官员已悉数内渡,万般无奈之下,丘逢甲也决定内渡大陆。1895年7月26日晚,丘逢甲和父母以及义军统领谢道隆等人,从大雅乡离开台湾。离台前,丘逢甲诗云:“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丘逢甲时处乱世,以一己文人之力,振臂高呼,反抗外辱,他的硬气和不妥协,让后人在缅怀先贤时,能够透过历史感受到他身上所迸发出的爱国精神。历史的烟波散去,丘逢甲深深的情感澹化在海峡苍苍烟雨中,那是一代爱国志士的血泪悲歌,台海之间永不乏那颗赤诚的中国心!   二、内渡大陆办新学,近代教育之先驱。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兴起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康梁提出废八股,开设新式学堂的主张,丘逢甲拥护维新,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8]致力于兴办教育。1896年冬,丘逢甲来到潮州,经老友温仲和推荐,担任韩山书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