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doc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摘 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临床工作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等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从该病的中医病名、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外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046-0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1]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按照其发病机制的差异,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S)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临床上则以OSAHS多见。患者在睡眠过程中由于咽部塌陷,导致上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从而出现呼吸不畅和(或)呼吸中断,导致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发生,临床以睡眠时出现间断性胸闷心慌,甚至憋醒,打呼噜,记忆力下降、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阳痿,夜尿增多等为主要表现,并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据相关报道[2],成人,OSAHS的患病率约为2%~4%。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y,PSG)临测可以明确诊断该病,西医治疗该病有多种方法,其中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且多数患者不能适应口鼻罩治疗,不能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有一定风险,并且对于诊治技术要求较高;药物治疗尚存在争议。面对西医治疗该病未能取得突破,近30年来,随着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越来越的学者采用中医方法对本病持之以恒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本病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辨证分型和辨证施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1 中医对OSAHS的认识
中医学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尚无记载,根据患者熟睡时出现打鼾,甚至憋醒,日间困倦、乏力、呵欠不断等表现类似于中医学“鼻鼾”、“鼾眠”、“嗜睡”、“但欲寐”、“多寐”等描述。中医古籍对于该症状的记载由来已久。《素问?逆调论篇》曰:“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该处指出“息有音”与肺经关系密切。《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擅寐,”该处最早提出“嗜卧”之名。《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睡眠,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其指出在风温病发展过程中,风热相搏,热扰心神,患者可出现困顿嗜睡状态。《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少阴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肾阴阳俱虚,且以肾阳虚衰为主。心肾阴精阳气虚衰,精神失养,故昏沉困顿,甚至恍惚,神疲不知。《诸病源候论? 咽喉心胸病诸候》言:“鼾眠者,眠里咽喉间有声也,人喉咙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咽喉,涩而不利亦作声。”该处指出了鼾声的发生时由于气血失调,气机不和,冲击喉咙而发出鼾声。《脾胃论》中指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由此可知脾胃亏虚和脾胃受湿均可出现多寐。
《伤寒论纲目》:“鼻息鼾睡者,风湿也”。张景岳认为鼾眠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脾胃阳虚,水运失司,聚湿成痰,痰为有形实邪,闭阻气道和喉痹导致鼾眠。《医学心悟》云:“寒邪阴,阴主静,静则多眠”,说明外感六淫中阴邪为病,可使患者精神不振,倦怠嗜卧。《血证论? 卧寐》中指出杂病中见昏睡,多因为气血阴阳不调;脾被湿困或胆经有热,亦可出现嗜卧。
2 OSAHS的中医病因病机
OSAHS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以下几点。①外感六淫。其中以风、寒、湿为著,邪风能伤万物,虚邪贼风最易伤人,且风又能夹诸气,合寒为风寒之邪,合湿为风湿之邪,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足,水湿运化失司,痰浊水饮内停,上扰清窍,故出现眩晕,欲寐,阻滞气道,故见鼾声阵阵;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难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素问》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人以胃气为本,若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久则脾胃大伤,脾胃受伤则机能减退,饮食不能运化,浊气上升,故口淡无味,头晕昏沉,四肢困倦,睡意浓浓;③情志失调。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肝主疏泄,促进津血运行;肝主疏泄,在志为怒,而怒易发而难制,肝气横逆克脾,则脾亦所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