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金属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docVIP

钽金属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钽金属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doc

钽金属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钽金属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2014年共16例颈椎伤病患者,其中颈椎过伸伤10例,颈椎病6例,均给予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入钽金属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4 min,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内血肿,术后患者四肢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椎间融合充分。结论:钽金属融合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临床效果良好。   【关键词】 钽金属; 融合; 颈椎前路; 减压; 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0125-02   doi:10.14033/ki.cfmr.2015.03.065   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术中应用较为广泛,其材质及制造工艺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的重建通常靠自体髂骨植骨、PEEK Cage植骨、钛网植骨、Solis椎间融合器及Zero-P椎间融合系统等[1-5],使施术椎节融合。至今,已有诸多笔者进行多种椎间融合术运用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6-7],然而采用椎间融合术后供区慢性疼痛、融合器移位、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目前的讨论焦点。1940年,纯钽首次被应用于骨科医疗[8],多数报道显示钽金属作为人体植入物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9]。本文16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入钽金属融合器融合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应用钽金属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过伸伤10例,颈椎病6例。CT及MRI均显示脊髓、神经根受压,临床均有四肢不全瘫痪的表现,手术指征明确。   1.2 手术方法   以颈部斜形或横行切口,以颈前常规手术入路,显露伤椎及椎间盘,进行彻底减压后选取大小合适的钽金属融合器置于减压后的椎间隙之间(无需植骨),C臂机透视下见椎间融合器放置位置良好后常规安置长短合适的颈前路钢板。术后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示内固定螺钉钢板均位置良好,融合器未见移位、塌陷等情况。   2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4 min,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内血肿,术后患者四肢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椎间融合充分。   3 讨论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钽金属融合器系统操作便捷,相较传统多种椎间融合方案拥有明显的几点优势:(1)具有很高的strength-to-weight比率,这些机械属性允许它能够承受生理性负荷;(2)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比其他任何融合器负荷面材质更接近骨;当过度负荷时,钽金属的高延展性特性使它不会因为形变而碎裂。材料的低硬度可以帮助生理负荷有效的传导,从而使应力遮挡最小化;(3)钽金属与骨之间具有很高的摩擦系数,可确保融合器的即期稳定性;(4)具有明显生物兼容优势,可以更好地吸收椎间积血,更大程度降低了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可能性;(5)灵活适应椎体切除后所需的植骨长度;比髂骨或腓骨植骨的强度更好;提高了整个植骨体的抗扭转强度,上下表面有突起的条纹增强了抗剪力作用;(6)其高度多孔性和互相连接的细胞状结构支持血管化的软组织及骨痂快速长入(于术后8周即可得到大部分骨充填),从而降低了融合器塌陷、移位的可能性;(7)无需植骨,明显缩短手术时间;(8)无需供区取骨,且其融合时间较三面皮质髂骨块更快,术中出血相对减少,对软组织损伤最小化,从而减少供骨区术后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9)手术切口只需充分显露目标椎间隙即可,术者从椎间隙内部行减压及内置物操作,减少对软组织的上下牵拉。   然而,目前钽金属融合器在脊柱外科的运用尚处萌芽阶段,且价格昂贵,如出现内固定失败,再次翻修时可能遇到未能遇见的问题,而在临床运用方面,坦金属融合器目前仅限于短节段椎间减压融合,尚未进入长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运用领域。远期钽金属融合器与其他融合器的临床引用尚需要比较研究,就目前常用的PEEK Cage植骨及钛笼植骨融合,钽金属融合器在术后并发症及融合成功率等方面均需与其进行进一步的对比研究。本案例随访时间不长,未来需要更多病例数进行临床评价,其远期疗效尚需严密观察。   参考文献   [1] Baskin D S,Ryan P,Sonntag V,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cervical fusion study using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with the CORNERST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