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瘫作家的苦难岁月母亲与他如影相伴.docVIP

高瘫作家的苦难岁月母亲与他如影相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瘫作家的苦难岁月母亲与他如影相伴.doc

高瘫作家的苦难岁月母亲与他如影相伴   2016年10月的一天,辽宁省抚顺市郊区的一户普通农家里,73岁的王瑞莲像往常一样,将一本书绑在音箱上,然后轻轻地端到躺在床上的儿子袁存泉身旁:“你看看,这个角度合不合适?”王瑞莲一边调整着音箱,一边用爱怜的眼神注视着儿子。几番调整,袁存泉最终满意地点了点头,王瑞莲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20年来,王瑞莲日复一日地守护着高位截瘫的儿子,她像照顾婴儿一般小心翼翼,正如袁存泉书中所言:“对于我来说,母亲如同我的影子,我的身躯移动到哪里,她就跟随到哪里。”王瑞莲的不放弃,最终造就了袁存泉的不寻常,他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残疾人作家……   贫寒农家   难言罹难接二连三   1996年秋季的一天,辽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瞎子沟村像往常一样平静,53岁的王瑞莲正在地里忙碌之时,一位邻居惊惶失措地找到她说道:“不好了,你儿子袁存泉被牛踏坏了,现在正在医院里治疗!”王瑞莲抛下手里的镰刀,连鞋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便向医院跑。   年仅21岁的袁存泉在当天早上帮朋友上山拉柴火时,拖车的犍牛突然受惊了,并发疯似地拉着满车柴横冲直撞,袁存泉的朋友被吓傻了,整个人直直地立在路边,袁存泉飞快将他推到一边,自己却被犍牛冲倒在地,牛蹄子还在他的后颈上重重地踏了一脚!   当王瑞莲赶到医院时,发现躺在床上的儿子已经人事不知了。医生告诉王瑞莲:“袁存泉的颈椎神经已经断裂,全身已经失去了知觉,目前的医学技术根本无法治愈,袁存泉的后半生将会在高位截瘫的状况下度过……”   王瑞莲“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存泉啊,你还这么年轻,今后可怎么办呐!”丈夫的一句话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说不定大医院有好的治疗方法,儿子一向那么结实,怎么可能说瘫就瘫了呢?”此后,这对夫妻多次举债,带着儿子奔走于省城的各大医院,可结果都是失望。   1997年年末,王瑞莲丈夫带着儿子又去了一趟北京,只留下王瑞莲一人在家里照顾农田。那段时间,王瑞莲每日都彻夜难眠,心急如焚地等待着父子俩的消息,大约半个月之后,父子俩终于从北京回来了。丈夫告诉王瑞莲:“北京的专家说了,像儿子这种情况,神经得一寸一寸地长,长得会非常慢。”说完之后,他悄悄地背过脸去抹了一把眼泪。从丈夫失落的背影里,王瑞莲顿时意识到:儿子的病基本上治不好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约一年之后,丈夫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尤其是胃部疼痛得厉害。王瑞莲的心里清楚:突如其来的打击太过沉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他的身体吃不消了!为了让丈夫看开些,王瑞莲让他返回了山东老家,在一户亲戚家静养。   没想到,1999年11月,本盼着老伴回家的王瑞莲,却得到了老公已经辞世的消息。原来,丈夫为了不给王瑞莲太多的压力,悄悄在山东老家做了手术,最终没有走下手术台。在整理丈夫遗物的时候,王瑞莲发现了一封遗书:“我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这个破碎的家就交给你了……”读罢遗书,王瑞莲再次泪如雨下。   丈夫去世,儿子袁存泉又高位截瘫在床,王瑞莲的境况让许多好心的村民担忧:“家里连一个顶梁柱都没有,她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倔强的王瑞莲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她主动央求年轻的儿媳改嫁。儿子和儿媳新婚才两年,王瑞莲对儿媳说:“你这样年轻,我看着实在是难过,袁存泉反正是好不了,你还是另找一个过日子吧!”   就这样,王瑞莲主动操持儿子儿媳的离婚手续,在询问袁存泉的意见时,虽然他并不愿意离婚,可是为了妻子的未来,他知道母亲是对的。送走儿媳的那天早上,作为婆婆的王瑞莲主动送她到村口的大樟树下,王瑞莲的目光里流溢着说不出的沧桑。   此后,王瑞莲干起了从前多个男人干的活计,她忙活着家里的六亩农田,精心维护着门口的半亩菜园,还喂养着两头一千多斤的犍牛。除了这些繁重的体力劳作,她还要像照顾婴儿一样地照看着儿子袁存泉。   高位截瘫之后,袁存泉除了嘴巴可以正常说话之外,颈椎以下基本失去了知觉,仅仅右手的两根指头可以动弹几下。有一次,王瑞莲在屋外做饭,床上的袁存泉想要喝水,看到母亲忙碌地拉着风箱,他尝试着挪动着身体,想将近在咫尺的水杯送到嘴边,可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对他来说太难了,一个不小心,水杯被他碰倒,满杯的水全部洒到了床上。   听到动静,王瑞莲连忙从屋外跑进来,为袁存泉换上干净的被子与床单,正在忙碌之时,她却忘记了锅里的炒菜,一股浓烈的焦烟从厨房里传了过来……   最艰难的时候,王瑞莲也想到过死,无数个冰冷的夜里,她坐在冷嗖嗖的土坑上,看着地上除草的农药,真想喝下去。可是转念之后,她还是默默地鼓励着自己:“你想死吗?这样你倒是轻松与解脱了,可是那就成了逃兵,甩下不能动弹的儿子,你还算个是人吗?……”   不屈不挠   艰辛里重整人生风帆   2002年开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