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物品与厂商资料-静宜大学.doc
一、品與廠商資料
品稱: 其他名稱: 建議用途及限制用途: 製造、地址及電話:- 緊急聯絡電話/傳真電話:- 二、危害辨識資料
品危害分類: 3級(吞食)
2.急毒性物質第3級(皮膚)
3.腐蝕/刺激皮膚物質第2級
4.嚴重損傷/刺激眼睛物質第2A級
5.致癌物質第1級
6.生殖毒性物質第2級
7.特定標的器官系統毒性物質~重複暴露第1級 標示內容: 象徵符號: 警示語: 危害警示訊息: 1.吞食有毒
2.皮膚接觸有毒
3.造成皮膚刺激
4.造成嚴重眼睛刺激
5.可能致癌
6.懷疑對生育能力或胎兒造成傷害
7.長期暴露會損害神經系統 危害防範措施:
3.若與眼睛接觸,立刻以大量的水洗滌後洽詢醫療
4.若覺得不適,則洽詢醫療(出示醫療人員此標籤) 其他危害: 三、成分辨識資料
中英文名稱: 同義名稱: 2-Propenamide、Acrylic amide、Ethylenecarboxamide、Propenamide、Vinyl amide、Propenoic acid amide、Acrylic amide monomer、Acrylic acid amide 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 危害物質成分(成分百分比): >99%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徑之急救方法: 食入: 1.若患者即將喪失意識、已失去意識或痙孿,不可經口餵食任何東西。
2.若患者意識清楚,讓其用水徹底漱口。
3.切勿催吐。
4.給患者喝下240~300毫升的水,以稀釋胃中的物質。
5.若患者自發性嘔吐,讓其漱口及反覆給水。
6.立即就醫。 吸入: 眼睛接觸10分鐘或直到污染物除。
4.熱刺激感持續,立即就醫。
5.禁止用手去移除眼睛內的異物。 皮膚接觸: 1.必要時則戴防滲手套以避免觸及該化學品。
2.以溫水緩和沖洗受污染部位5分鐘或直到污染物去除。
3.如果刺激感持續,反覆沖洗。
4.沖水中脫掉受污染的衣物、鞋子和皮飾品。
5.立即就醫。
6.需將污染的衣服、鞋子以及皮飾品須完全洗淨除污後方可再用或丟棄。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 對急救人員之防護: 對醫師之提示: 五、滅火措施
適用滅火: 小火: 大火: 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85℃以上可能會分解/聚合,而釋放氨氣和易燃性的氫氣,火場中可能發生爆炸性的分解使密閉容器破裂,火場中產生刺激性和毒性氣體。 特殊滅火程序: 1.2.位於上風處以避免危險的蒸氣和有毒的分解物。3.隔離未著火物質且保護人員。4.安全情況下將容器搬離火場。5.儘可能自遠處施大量水霧以冷卻暴露火場的容器或使用無人操作之監控器和水霧控制架施予水流冷卻暴露之貯槽或容器直到滅火結束。6.可噴水以減少蒸氣。7.大區域之
大型火災,使用無人操作之水霧控制架或自動搖擺消防水瞄。8.遠離貯槽。9.貯槽安全閥已響起或因著火而變色時立即撤離。 10.未著特殊防護設備的人員不可進入。11.暴露火場的貯槽必須等完全冷卻後才可接近。12.必須等丙烯醯胺完全冷卻後才可進行灌洗或回收之操作。 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裝備: 六、洩漏處理方法
個人應注意事項: 1.2.確定清理工作是由受過訓練的人員負責。3.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 環境注意事項: 1. 清理方法: 1.2.避免外洩物進入下水道或密閉的空間內。3.在安全許可的情形下,設法阻止或減少溢漏。4.固體小量溢漏:a.避免產生粉塵。b.將外洩物剷入乾燥、乾淨且標示的容器並蓋好。c.用水沖洗溢漏區域。5.大量溢漏:連絡消防緊急處理單位及供應商以尋求諮詢協助。 七、安全處置與儲存方法
處置: 2.熟知中毒的徵兆及症狀,若有不適立即通報。
3.若此物質釋放應立刻戴上呼吸防護具且離開,直到確定釋放的嚴重性。
4.溢漏或通風不良立即通報。
5.於實驗室入口,貯存區和高污染物所使用之特定裝置貼上警告標誌。
6.儘可能使用密閉系統操作。
7.在通風良好的地區以最小操作量使用。
8.使用此物質時,保持門關閉。
9.操作前檢查容器是否溢漏。
10.小心搬運。
11.使用使當的工具開啟容器,開啟時應注意避免引起眼睛刺激而流淚易導致洩漏。
12.不要將受污染的物質倒回原貯存容器。
13.避免產生粉塵並防止粉塵進入工作區的空氣中和粉塵堆積。
14.以相容、抗化性且可丟棄的物質覆蓋工作表面以便除污和清洗洩漏。
15.未著防護設備的人員避免與此化學品或受污染的設備接觸。
16.不要與不相容物一起使用。
17.維持良好的內務管理,最重要的是保持工作區整潔。
18.考慮安裝雙重鎖的淋浴設備。
19.需備隨時可用於滅火及處理洩漏的緊急應變設備。 儲存: 1.2.限量貯存。
3.貯存區應標示清楚,無障礙物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