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整合型研究计画项目及重点说明(总计画及子计画之主持人均需填.doc
四、整合型研究計畫項目及重點說明:
(一)整合型研究計畫項目:
計 畫 項 目 主持人 服務單位/系所 職 稱 計 畫 名 稱 申請經費 第一年(91年8月1日92年12月31日) 總計畫 黃居仁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 研究員 意義與詞義:漢語詞義的計算心理語言學研究 939,167 子計畫一 柯淑津 東吳大學/資科系 副教授 漢語語料庫詞義與語意標示之研究(I):名詞詞義解析技術 904,200 子計畫二 劉美君 交通大學/外文系 副教授 統整動詞語意(I):中文「動詞詞網」的建構 685,190 子計畫三 安可思 台灣大學/語言所 副教授 意義能力:新義的心理與神經處理 1,380,968 第二年(93年1月1日93年12月31日) 總計畫 黃居仁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 研究員 意義與詞義:漢語詞義的計算心理語言學研究 861,045 子計畫一 柯淑津 東吳大學/資科系 副教授 漢語語料庫詞義與語意標示之研究(II):動詞詞義解析技術 647,900 子計畫二 劉美君 交通大學/外文系 副教授 統整動詞語意(II):中文「動詞詞網」的強化 675,460 子計畫三 安可思 台灣大學/語言所 副教授 意義能力:新義的心理與神經處理 1,162,252 第三年(94年1月1日94年12月31日) 總計畫 黃居仁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 研究員 意義與詞義:漢語詞義的計算心理語言學研究 848,705 子計畫一 柯淑津 東吳大學/資科系 副教授 漢語語料庫詞義與語意標示之研究(III):詞義與語意概念解析技術 647,900 子計畫二 劉美君 交通大學/外文系 副教授 統整動詞語意(III):中文「動詞詞網」的完成 670,400 子計畫三 安可思 台灣大學/語言所 副教授 意義能力:新義的心理與神經處理 1,179,548
(二)整合型研究計畫重點說明:
1.整合之必要性
概念是知識的基本元素(atom);而詞義(sense)是人類以語言表達、傳承知識時的基本元素。詞義如何界定、解釋、處理,不但是語言學/語意學的基本問題,也是認知科學研究的基本議題之一。而在知識工程方面,詞義的處理更是知識擷取與處理的基石。因此,詞義的表徵與處理的研究在語言學、(認知與腦神經)心理學,與資訊科學等學科中都是極重要的議題。本計畫以語言學上詞義的界定為基礎,結合了以上各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希望能對這個基本議題有所突破。
1.1整合之基礎
在跨領域研究與整合的基礎上,本計畫群目前進行中的國科會「知識表徵」群體計畫(NSC90-2411-H-001-067-MC),在漢語動詞詞彙語意表徵理論(MARVS, the module-attribute representation of verbal semantics, Huang et. al 2000, Biq 2000) 及運用大量語料與計算方法探討語言認知問題(如Ahrens 2001, Huang et al. 2001),已有初步的成果。且得到國際間的重視(如MARVS為2001美國語言學會暑期研習課程之一;及主持人近日應邀在賓州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就此兩講題進行演講等)。在這個基礎上,並參考了國際心理,計算,與理論語言學的發展,我們深覺:
1)詞義(sense)是心理詞彙及知識存取的基本單位。
2
3)語言學理論上詞義具預測句法行為的能力,反之則未必然。
1.2整合產生之新研究體系與派典
本專題研究的系統可分為「理論架構」 (Rational Model),「運算模擬」(Computational Modeling),及「資料實證」(Empirical Data Verification)分析三部分,形成一個正三角形。從「理論架構」出發,由理性辯證產生的理論,必須能轉換成(在計算機上)可「運算模擬」的模式;而運算模擬中有效的模式,也可能引用到理論架構中。這是因為人腦的黑盒子,在實際認知處理過程中,無法被實驗者調整程序;因此運算的理論模式,只能靠模擬中檢驗並修正。
當然,「理論架構」的預測,必須由「資料實證」來驗證。而對「實證資料」的分析,也可回饋到「理論架構」的修正。至於「運算模擬」與「實證資料」的關係如下:「運算模擬」處理的必須是「實證資料」。也就是說:「運算模擬」的運算法及其先驗知識,是靠「實證資料」所建立的(計算與心理語言學方面,所用的大部分是分不與機率知識)。而「運算模擬」結果評估及評估後運算模式之修正,當然也是取決於「實證資料」。本計畫於中文認知歷程研究中首先採用的「機率式計算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派典」;其與先前「計算心理語言學」(如 Kaplan 1987, Dijkstra and Smedt 1996)最大的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