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文笔记-GEOCITIES.ws.doc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筆記
作者: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省韓城縣)人。他出身於史官世家,父親司馬談是漢朝的太史令。司馬遷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且聰明好學,曾從漢代著名學者董仲舒及孔安國學習。二十歲後,司馬遷遊歷各地,足跡幾乎遍及全國。他每到一處,都仔細考察各地的歷史遺跡,搜集歷史舊聞,為後來寫作史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司馬遷三十五歲時,繼承了父親太史令的職位,有機會參閱皇室圖書館的文件。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時年四十六歲),漢朝大將李陵與匈奴作戰,兵敗投降,司馬遷為他辯解,觸怒了漢武帝,受了宮刑,並需入獄。司馬遷在身體及心靈受了極大的打擊,但仍沒有放棄編寫史書的志向,在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著《史記》(中國第一本通史),被譽為「中國歷史之父」。
《史記》體例風格: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起至漢武帝後期約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約共五十二萬多字,共有一百三十篇,由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個部份組成。因全書以本紀及列傳為主,故稱為紀傳體。其特色見下表:
部份 篇數 特色 本紀 12 記歷代帝王興衰,以朝代為單位,按年、月記一國之大事,為全書的總綱。 世家 30 記諸侯的興衰、活動。 列傳 70 記本紀、世家以外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有單傳、合傳、類傳幾類,與本紀組成《史記》中最重要的部份。 表 10 按年代記各國大事,分兩類:大事年表及人物年表,俱以表格方式表達。 書 8 記各種典章制度。
題解:
本篇節錄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前半部份。戰國時代,諸侯間競爭激烈,其中以秦國的勢力最強。秦昭王想詐稱以十五座城交換趙國的和氏璧,又想在澠池之會中羞辱趙惠文王,但趙王得廉頗及藺相如兩位重臣的幫助,秦國始終未能加勝於趙。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記載了戰國時代趙國四個重要的將相:廉頗、藺相如、趙奢和李牧的事跡。因為前二者對趙國的貢獻較深,故以此二者為名。課文節錄了原傳的第一部份,記述時以藺相如為主、廉頗為副。廉頗是趙國名將,屢次立下攻城抗敵的大功,趙王拜為上卿。藺相如出身微賤,後來亦拜為上卿。
本文主要記敘了三件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亦名「將相和」)。「列傳」是紀傳體史書中的其中一個體裁,或簡稱為「傳」,以人物為中心,記載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
體裁:
記敘文中的傳記類。
主旨:
作者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件歷史事件,讚揚了藺相如機智勇敢、寬宏大量和忠心愛國的優點,以及廉頗勇於改過的品格。
內容大要:
第一段:介紹廉頗和藺相如的出身及地位。
廉頗的出身及地位:廉頗是趙國的大將,屢立大功,於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攻打齊國,大敗齊軍,被封為上卿,以勇武聞名於諸侯。
藺相如的出身及地位:藺相如出身寒微,是趙國宦官長繆賢的門客。
作這在這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為廉頗不滿藺相如一事埋下了伏筆。
第二段至第六段:記述藺相如完璧歸趙(公元前283年)。
事件起因:秦國要求以十五座城交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楚人和氏(卞和)得玉璞於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內抱其璞,而哭之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韓非子?和氏篇》) 五百年後,和氏璧由楚國輾轉落入趙惠文王手中。]
秦昭王要求用十五座城與趙惠文王交換和氏璧,趙國君臣感到左右為難,因為:
他們恐怕將和氏璧送給秦國後,秦王未必肯依約交出十五座城,趙國便會蒙受損失。[本身秦王開出的條件已顯示他並沒有誠意,因為並沒有說明十五座城的所在;而且,即使秦國真的打算以城換璧,以秦國的軍事實力,要從趙國收回十五座城並不是難事,故此趙國的擔心並不是沒有根據。]
可是若趙國不把璧玉送給秦王,又擔心惹怒他,以致秦國以此為藉口派兵攻打趙國。
趙宦者繆賢向趙王推薦藺相如的原因:
因為繆賢自己從前犯罪,曾打算逃亡到燕國,投靠燕昭王;然而藺相如卻阻止他,並指出繆賢當日因為得到趙王的寵幸,燕王為了想和趙國交好才結納他。現在繆賢帶罪逃亡,燕王為了討好趙王,便一定不會收留他,甚至會把他縛回趙國。於是藺相如建議繆賢向趙王謝罪,結果得到趙王的赦免。
由這件事上,繆賢看出藺相如是有才智的人,故此推薦他出使秦國。
藺相如對秦昭王要求以城換璧一事有以下的意見:
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在形勢上趙國不得不答應;
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