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釣鼇斬鯨撫劍吟-南華大學文學系.doc
釣鼇斬鯨撫劍吟
――論李正治教授的李白詩研究
曾金承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一、前言
李正治教授在大學時代,就已經廣泛涉獵中西文學領域,文學思想由中國古典文學出發,轉進西方哲學、文學理論,再回歸中國文學,再淬鍊成他早年具體的研究成果----李白詩。對此,龔鵬程先生在李正治教授的著作《至情祇可酬知己》的序言中有如下敘述:
正治肝膽照人,常來淡水山中與我清談,他性靈洵美、哲思深刻,論文談藝,不僅娓娓可聽,而且意境層次之高,罕見其匹。當時他所寫的論李白釣鼇意識、下江陵等文,至今仍為名作。我是從他那兒,才了解到有關文藝理論之範疇、功能和研究進路的。
龔鵬程先生簡略的交代了李正治教授的性情與其年輕時期的研究面向,更明確提出李教授早年在李白詩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
李正治教授在大學時期就發表了數篇重要的探討李白詩歌的論文,分別為:
(一)〈「下江陵」的聯想與李白的江湖行〉,民國63年11月13日刊登於《中
外文學》第36期。
(二)〈李白的「釣鼇」意識〉民國64年5月刊登於《中外文學》第42期;
73年10月修訂。
(三)〈李白登金陵鳳凰臺〉民國64年11月刊登於《鵝湖》月刊第4期。
以上三篇後來又收集在李正治教授的《至情祇可酬知己》中。
民國67年,李正治教授出版《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詩賞析》,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屬知人論世的範疇:共分三章,第一章「李白的性格與生平」,主論李白事蹟,並從其家庭背景與性格特徵等部份與李白詩風作出繫連;第二章「李白詩的境界」,延續第一章的生命歷程,討論其生命意義的沉思,並藉由這種意義的沉思展開其內容面向,並進一步探究當他「具現各種不同境界時,究竟成功到何種程度」;第三章「李白詩的風格與藝術成就」,本章討論李白的樂府、絕句等風格特性,並提出了李白是「兩漢六朝的集大成者」的文學史地位議題,此一說法最近雖不乏人提及,如之後的楊義在《李杜詩學》中亦論李白詩是「魏晉風度的盛唐化」,較早之前的胡小石則說:「李白的主要成就是他完善並完成了漢魏以來的古體詩,對舊體是個總結」。不論是胡小石或是楊義的說法,都不會比李正治教授所提出的「兩漢六朝的集大成者」之看法更全面,此部份容後再詳細說明。下編則是作品賞析,分成三大主題,依序為「跌宕的生命」、「豪逸的情懷」、「俠骨與柔情」。「跌宕的生命」中,李教授提出的「天人交盪」的主張,主要是指詩人(李白)的生命在建功立業與熱烈嚮往神仙的兩個矛盾間的無可掛搭之無奈,本單元共賞析〈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等七首;「豪逸的情懷」主要針對李白的人格和文體的的特色之呼應,本單元共賞析了〈襄陽歌〉等六首;「俠骨與柔情」主要是「統括李白詩表現風雲氣和兒女情的兩層面」,表現李白的正義性格與細膩的詩人敏銳度,本單元共賞析了〈遠別離〉等八首。該書最後為附錄,題為「生平的引證」,但是內容主要為詩歌注釋,當中有部分作品的繫年可與李白生平互證,並藉此推論作品所欲呈現的主題、思想。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詩賞析》出版時間較早,且偏向賞析,因此民國75年出版的《至情祇可酬知己》除了收錄上述三篇李白詩歌研究的論文之外,也從《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詩賞析》中,收錄了〈神奇幻變的李白樂府〉、〈析李白的「襄陽歌」〉、〈析李白的「將進酒」〉、〈析李白的「蜀道難」〉、〈析李白的「蜀道難」〉,共計五篇。因此本書可以說是集他在民國75年以前的學思精華的專著。所以,筆者以《至情祇可酬知己》中所選錄的10篇關於李白詩的論著作為主要的研究資料,再輔以《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詩賞析》以及李正治教授的其他詩歌論述文獻交互參照,以期完整的呈現李教授早年的李白研究成果。
事實上,李正治教授長年來對李白的研究從未斷輟,他更發下宏願表示將在退休後親赴大陸追尋李白的蹤跡。在南華大學文學系、所也持續開授李白詩歌研究相關課程,可以說他將對李白的研究精華都表現在課堂上。然而,論文研究必須要有文獻作為佐證的依據,所以我們不得不遵此原則,將李教授課堂中,或師友論學中所談及的李白詩見解割愛。因此,在這篇論文將只能算是李正治教授早年形諸文字的研究成果之整理了,這似乎映證了龔鵬程當年之言:
這樣的生命,落入人世機栝時,當然就不免要遭到摧折。江湖多故,風霜可畏,正治對此,雖然仍默默讀他的書、寫他的稿,但實亦不免於憤激,也不免於狷退。在我看來,是很可惜的事。但生命本身若真已無憾,則在這昏昏昧昧的環境中,像他這種人物,當然就代表了一種典型,可以讓人聞風興起。
龔鵬程認為李教授狷退,在學術著作方面或許是是如此,因為正治教授的學術著作的量產期大約就是民國64年到67年左右;然而,就研究的「質」而言,李教授是未曾斷輟的,因此,本文雖以李教授早年的李白詩研究為文獻,但也盡量以他近年的相關作品如〈古典詩歌的符號學解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