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分子间力和氢键.ppt
1.5 分子间力和氢键 1.5.1 分子的极性 1.5.2 分子间力—Van der Waals力 1.5.3 氢键 1.5.1 分子的极性 电荷重心: 不重合时→偶极→极性分子 重合时→不具有偶极→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 键矩 电偶极矩 例:C=O O=C=O C-H CH4 O-H H2O N-H NH3 电偶极矩 Pe=l? q (+ ? -) 分子的极性强弱是以分子的电偶极矩来 度量的 例: NO Pe=0.51 SO2 Pe=5.34 HF Pe=6.08 分子极性的类型 1.诱导偶极—产生诱导作用 1.5.2 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又叫范德华力。来源于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本质上都是静电力,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 1. 色散力 2. 诱导力 3. 取向力 分子间力的特点 1. 不同情况下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由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部分组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只有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色散力是普遍存在.不仅如此,在多数情况下,色散力占据分子间力的绝大部分,这已为事实所证实. ??? 由表可看出:即使在HCl这样强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中,色散力仍高达80%.这主要是由于大量分子的瞬时偶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是瞬息变化,但十分频繁,无时无刻不在,因此色散力占绝大部分. 分子间力的特点 2. 分子间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 分子间力是短程力,它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分子间作用力(能)以其六次方的关系减小.因此,在液态或固态的情况下,分子间力比较显著,而在气态时,分子间力很小,往往可忽略. 3. 分子间力与化学键不同 分子间力既无确定方向,又无饱和性.分子间作用力(能)一般只有每摩尔几千焦至几十千焦,比化学键键能小1~2个数量级;分子间力主要影响属于分子晶体类型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它们的化学键则主要影响的是化学性质. 分子间力与物性的关系 熔点、沸点、粘度、溶解度、表面张力、气化热 分子间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为什么?) 分子中所含电子多,分子变形性增大,色散力所占比例增大。 对于分子晶体,晶体质点之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力. 而一般分子,分子量越大,分子体积越大,则变形性也越大,分子间的色散力也会越大,即分子间作用力也越大,所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就会越高. 至于分子的溶解度符合相似相溶原则.即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4 氢键 (1)形成的条件 (2)氢键的类型 (3) 氢键的键能 (4)氢键的性质 (5)氢键对物性的影响 (1)形成的条件 H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相结合时,共用电子 对强烈偏向于高电负性原子,使H原子几乎成了 不带电子、半径极小的带正电的核,进而对电 子对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氢 键。一般与H结合的元素应具有下列两个条件: 电负性差异大 原子半径小(F、O、N等) C、S、Cl、P甚至Br和I原子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形成氢键,但通常键能较低。 (3)氢键的性质 方向性和饱和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键能 5~50KJ.mol-1 (4)氢键对物性的影响 ① 对沸点的影响(B.P.) a.分子间氢键 HF 19.9 HCl -85.0 HBr -66.7 HI -35.4 ② 对溶解度的影响 例如: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CH4溶解度小得多。 ③ 对酸性的影响 例如:氟化氢分子因氢键缔合而形成锯齿状分子链,因此低浓度的氢氟酸是弱酸。 ④ 对密度的影响 冰中水分子在冰晶体结构中空间占有率较低,因而冰密度较小,甚至小于水。 ⑤ 对粘度的影响 甘油、无水磷酸和硫酸具有较大的粘度。 氢键对生命的意义 可以燃烧的冰——二十一世纪的新能源 * * + - + -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偶极矩=0 偶极矩≠0 德拜(P.J.W Debye,荷)因创立此方法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 2.固有偶极—产生取向力 3. 瞬时偶极—产生色散作用 分子间的作用能 分子间力与物性的关系 4. 氢键 v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10.1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讨(文本).doc
- (2014.04.10)Flash动画制作教研活动(文本).doc
- (32个控制字符,96个图形字符)见ASCII码表包括10个.ppt
- (k,b为常数,k不为零)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ppt
- 06-07学年第二学期无机期中试卷.doc
- 1.18对数函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对数函数.ppt
- 1.6.电子结构方法复习.ppt
- 1.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x≤6,相应函数值.doc
- 1.在考生文件夹下,要求程序PROG.C的功能是.doc
- 1.沟通西湖和运河的工程开始于_.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