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80后到90后—— 5、“网络一代”: 1985-----1994 “网络一代”:1985——1994 互联网在中国有两个10年的概念:1904年到2004年,是互联网技术在中国普及的10年; 1998年到2008年,互联网在中国一线城市进入家庭,并在市民家庭形成数字环境的十年。 1985年出生的人,在1998年是14岁,1994岁在2008年也是他的14岁。一个人在青春期上网,与后青春期接触互联网是不同的。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点 边缘性——所谓“亚”,就是“次”,“次文化” 徘徊在主流文化之外。 批判性——对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具有对抗性,如恶搞文化,是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类型。 颠覆性——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 教育、生存、价值观三重困扰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一代,教育体制逐步完备从中考开始面临残酷的竞争环境,高考更是一切的指挥棒 工作生活上所承受的压力也更严峻,刚起步工作就成了蜗居一族 以金钱为导向的社会价值观严重地左右着自我价值的判断。 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 情感上,他们从小孤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很难有机会换位思考。 有胆量大声说“我想要”,但其实处于恍惚的状态,既不知道想要的东西合不合适自己,也不确定想要的东西是否也需要自己。 一方面自信,一方面又心虚,谈婚论嫁也不免带着游戏的态度。他们是整个社会最脆弱,也最缺乏安全感的一群人。 从大学逃课到网上“淘课” 强烈的求知欲 强烈的自我学习能力 强烈的质疑权威的意识 中国教育的严重弊病 中国教育必须反思和改变! 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在走歪路,中学的高考指挥棒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网上一段文字颇为生动: 把六岁就被泯灭的感受能力找回来;把十二岁就被扼杀的思考能力找回来;把十八岁就被夺走的人格独立找回来; 把滥情时代丢弃的忠诚的能力找回来;把姻姻中磨损的相爱能力找回来;把职场的煎熬中失去的生命活力找回来;把政治残酷中粉碎的正义能力找回来;把在欲望的奴役中放下的能力找回来。 80后90后青年管理 1、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方式:熟悉网络等新媒体。激发自组织的愿景驱动。 2、用游戏的方式增加家庭和谐感:对付这一代人的孤独感(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 3、民主协商:平等是最大的尊重,公平是首要的原则 特别狠心特别爱—— 中国式教育的反思—— 为何“富不过三代”? 为何过度抚养和关怀强迫? 父母就是祸害 为何重视学习成绩,忽略生存力? 大学就是一切? 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要花钱,自己挣;金钱也是人格教育 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学会忍耐,学会被拒绝,心理承受 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学会走路学会摔跤 五、80后90后的前景:三个改变 1、改变文化消费环境 2、改变大陆社会风气 3、改变中华民族性格 衷心祝福80后90后!祝福我们伟大的民族! 报告结束 谢谢大家 一、非主流的文化趣味 1995年,网络游戏传入并影响中国;1996年,起始于94年的哈日哈韩文化大行其时; 1999年,以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为代表兴起青春文学,80后喊出“自己写,自己读”的口号; 2002年,90后13岁,“火星文”出现,网络造就独立的虚拟空间,“非主流”为年轻人所青睐; 2004年,网络歌曲成为年轻人“慰藉心灵”的最爱;2005年,“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风靡全国;2008年,“宅男宅女”现象成为话题;2009年,青春偶像剧等“快餐文化”消费开始流行;2010年,“开心农场”受到追捧,手机“微博”成为时尚-- 80后乃至90后“网络一代”的代际特征一般,标志就是非主流,其文化风格如影随形由表及里,流贯于纸介与网络,互动于两种媒体之间。 二、纵向上的非主流文化传递 1、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上世纪90年代:欲望的合理化、文化的消费化、社会的实用化功利化和知识精英的边缘化,在这些社会变化的背后是一种“坚固的坍塌”,一种全民信仰的迷茫。 因此,我把“80后”的第一个定义归纳为“价值断裂的一代”。“去意识形态写作”是80后文学外在的表现,而内心的价值观迷茫则是社会大环境最为深刻的制约。 2、80后文学的前奏曲 早前的先锋文学开始了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禁区突 破;北京的王朔开始解构主流文学的崇高感,开始驱赶文化精英,开始文化“粗鄙化”的行动,“我是流氓我怕谁”的痞子相充斥文坛; 以上海卫慧为代表的美女作家开始“身体写作”,大众媒体的共同炒作,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