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训练15 蜀 道 难Word版含解析.docVIP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训练15 蜀 道 难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训练15 蜀 道 难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15 蜀 道 难 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B.以手抚膺坐长叹 C.剑阁峥嵘而崔嵬 D.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然后”意思是“这样以后”,与今义有别。 答案A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百步九折萦岩峦:?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连峰去天不盈尺:? 解析注意语境。 答案(1)山的最高峰 (2)绕着 (3)摸 (4)距离 3.导学列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手抚膺坐长叹(介词,用) B.所守或匪亲(有时) C.但见悲鸟号古木(只,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比) 解析“有时”错,应为“倘若”。 答案B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 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 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 A.⑤④⑥③②①    B.③⑤②④⑥① C.③①⑤④⑥② D.⑤④③①⑥② 解析③适宜做首句,⑤紧承③中的“山”“林”,②中的“因此”承接⑤,④⑥在②的后面,①是对以上内容的总结。 答案B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6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5.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解析首先是结合诗的题目“听蜀僧濬弹琴”,再则,“一挥手”是动作,“挥手”而着一“一”字,可见潇洒,但与弹琴结合起来当指弹琴的动作。“万壑松”前因有“如听”一词,故所指当为琴声。 参考答案“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解析“不觉”写诗人沉醉之态,起衬托作用。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颔联写的是金陵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颈联写的是金陵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诗人的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8.“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结合诗人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抓住“愁”字理解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修辞。②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9~10题。 落第长安 常 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9.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两句可以看出;《杂诗》不涉及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阅读者的共鸣。 10.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以及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参考答案①“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它不但同时写到溪水,而且把不可揽接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有一箭双雕的效果。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