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宣传册提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宣传册提纲.doc

计算机展板素材: 1.计算机系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13人(博导10人),副教授16人,高工4人,讲师17人,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兼职),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青年科技创新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全系每年招收本科生140多人、研究生120多人、博士生30多人。全系下设四个研究所和一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分别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新型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和计算机系实验中心,拥有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高性能计算西安节点等重点科研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首批创建单位之一。旨在培养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并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已累计为国家培养5550名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2493名硕士和258名博士,其中包括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陈桂林院士、侯义斌教授、钱德沛教授以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以及周鸿祎、荣海、张欣等一批企业家。 近年来,本学科紧密围绕高性能计算、网络多媒体、知识获取与服务、分布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教育部和陕西省、西安市等纵向科研项目224余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科研总经费18813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6项,其中授权113项,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被SCI检索210余篇,EI检索570余篇。 在教育教学方面,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编写教材55部,其中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16部,国家优秀教材2部。冯博琴教授获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结构”2个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获得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系与IBM、微软、Intel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本专业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MIT、TAMU、亚利桑那、加拿大McGill大学、日本庆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联合课题研究和人才交流培养的合作。 现任计算机系领导 张兴军,1969年生,副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分管本科生教学。 赵仲孟,1959年生,教授,系支部书记学科方向 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下设3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各二级学科均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此外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凝炼,我系形成了以下个主要学科方向: 高性能计算 该方向有科研人员名, 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该方向主要从事、和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项,发表篇,SCI篇。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 智能网络及 该方向有科研人员名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该方向主要从事、先后承担科研项目项,VLDB J.、IEEE Network、IEEE Trans.、IPM、KBS、SIG IR、AAAI、《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发表论文156篇,被EI收录122篇,SCI篇。分布式与 该方向有科研人员名, 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该方向主要从事和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项,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拿大McGill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一流国际会议IEEE ICDCS、PerCom、INFORCOM、ICNP和ACM SenSys,以及《IEEE Trans. On Para. Dist. Sys.》、《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IEEE Tra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 On Smart Grid》、《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和《软件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数据与该方向有科研人员名, 其中教授名,副教授名具有博士学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